贝因美上半年预亏1.1亿,为省成本研发费同比减61.30%,大家怎么看
贝因美完全就是一手好牌被公司管理层打得乱七八糟,最终走向衰败。
在日前,贝因美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净亏损1.1亿-1.5亿元,而原因则主要归结为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建立在公司2016年和2017年分别巨亏7.81亿元、10.57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后,2018年扭亏为盈保壳成功、一季报净利891.87万元同比增长12.67%的大背景下更是显得格外惹眼,容易惹各方的不满。
想当年,时值三鹿奶粉事件爆发,贝因美身为A股专注奶粉第一股、并在澳大利亚发力外国奶粉源的战略赢得了不少的关注和看好,并且此后国内放开二胎、“史上最严”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的推行整顿国内奶粉市场,这些都是有利于贝因美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可惜的是因为经营发展策略的因素,贝因美这些年却是陷入大衰退格局。
2018年公司扭亏为盈,保壳成功的背后有也题中所提的“为省成本研发费同比减61.30%”的因素,这种行径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并无益处,只是有利于一时保壳罢了,贝因美这些年的发展实在令人失望。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对于凯迪拉克的疯狂降价,你怎么看?会伤害到老车主吗
谢邀
凯迪拉克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靠的法宝就是更低的售价和更高的性价比,但是凡事总有两面性,降价这个双刃剑最终对凯迪拉克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断的降价首先伤害的是凯迪拉克自身的品牌力
尽管这些年各大豪华品牌为了抢占市场纷纷降价,但是其他所有豪华品牌的降价力度在凯迪拉克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CT6动辄10万以上的优惠,XT5动辄8万以上的优惠,让它们已经不止是能和低一个级别的一线豪华品牌产品去竞争,甚至和同级别的普通合资品牌都能同场竞技了。
对于凯迪拉克来说,这确实是个好事,毕竟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同时也是坏事,被破坏的品牌形象再想重新树立已经难上加难,大幅度的降价对自身的品牌形象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雷克萨斯,虽然同为二线豪华品牌,但是雷克萨斯坚持在中国市场上采用进口销售的方式,至今ES等车型都还在加价出售,这在竞争如今激烈的汽车市场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现象,尽管目前雷克萨斯的销量还落后于凯迪拉克,但是在品牌形象上,雷克萨斯却已经高出凯迪拉克太多太多。
一部分老车主已经被凯迪拉克伤透了心
对于新车刚上市时候就入手的凯迪拉克老车主而言,如此大的降价幅度确实伤了他们的心,新车还没二手车贵这是所有老车主都不愿意看到的,不管是什么车型的车主,他们的钱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资产以每个月一万元以上的速度流失,更何况在当今的国内,经济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几万元的差价大家可以视而不见的地步。
我们不可否认任何车型在上市一段时间之后都是会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的,但是很少有车企能像凯迪拉克这样在降价这件事情上做得一往无前的,但我们要看清楚的一点就是,这种幅度的降价力度其本质就是对于最早一批车主的压榨,否则车企完全可以以更低的官方指导价发布新品,这样在指导价和终端优惠价之间差价也不会很大,即便是老车主心理上也更能接受。我确实也遇到不少很多美系车的车主,他们对于美系车的评价是日后换车再也不会换美系车了,对于以凯迪拉克为代表的美系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对于冲着便宜去消费的车主来说其实继续降价并不会有影响
“廉价的东西是没有粉丝的”,即便对于豪华品牌来说这句话也不例外,当ATS-L的终端售价只剩下17万元的时候,凯迪拉克就不用指望再有真正的粉丝和品牌信仰了,这个时候的消费者其实都已经只是冲着价格和性价比去消费了。
对于这一批车主来说,其实他们是不会有任何被伤害的感觉的,他们本就是大幅降价的受益者,对他们来说,只有两种心态是可能存在的,一种是这件商品被我抄到了底价,我很开心,还有一种是我买完之后这件商品又降价了,我没有抄到底,我不开心。无论哪种心态其实都已经和品牌以及产品无关了,这是中国股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赌博心态,一旦一个品牌沾染上这种心态,那它的品牌形象几乎就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凯迪拉克从来也没有指望过降下去的价格有一天会涨回来,它其实是想凭着一己之力将整个中国的豪华品牌汽车市场带回到一个更加理性的价格区间,如果凯迪拉克真的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的话,那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我将会对它致以最高的敬意。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与其说伤害到老车主,不如说伤害了凯迪拉克的品牌。
凯迪拉克降价求销量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最近三年多凯迪拉克一直走的就是低价换销量的路线,这里的老车主要看有多老了,如果是这几年的老车主,那么大家买的都很便宜,不存在伤害一说,像特斯拉上次突然降价27万元,那才是对老车主的一种伤害。
如今随着凯迪拉克CT5、CT4即将上市,ATS-L即将退市,这个时候的疯狂降价本身就是市场行为的一种表现,再加上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标准即将实施,赶在这个时候甩卖并无不妥。别忘了,BBA阵营里的宝马和奥迪,不也在疯狂降价么?
非要说对车主造成伤害,那就是,以前买凯迪拉克买的是豪华品牌,身份的象征,现在买凯迪拉克,颇有点当年买屌丝三宝的感觉了。但是,少花了那么多购车资金啊,所以车主们也就无所谓了,实打实的优惠才是最实在的不是么?
所以,归根结底伤害的是凯迪拉克这个品牌。当原本的钻石切割 美国总统座驾,一再打造新美式豪华的凯迪拉克售价像普通的合资品牌看齐,固然为其赢得了不错的销量,但是长此以往,在消费者看来凯迪拉克还能算是豪华品牌么?品牌定位 品牌形象的跌份那才是致命的。
此外,为什么凯迪拉克设计不错,配置不错,动力更是秒杀同级BBA车型,并且还疯狂降价甩卖,但是口碑却一再走低呢?这同样是降价带来的影响。比如凯迪拉克的目标人群都是要买30万以上的车型的,无形中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准、社会地位、家庭条件都有一定的门槛,它的客户群体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车的品牌、调性、配置、动力、性能……而如今降价到了20万以内,客户群体完全换了一拨人,换成了更在乎空间是否够大,尤其是油耗、用车成本的那部分消费层级的客户,很多原本会选择雅阁、凯美瑞的消费者一看凯迪拉克这么便宜,果断买了凯迪拉克,买了后发现,怎么保养啊、维修啊、燃油成本啊都比自己原计划的雅阁凯美瑞们高出不少,于是,这些人的不满就逐步在网络以及客户群体里面蔓延,凯迪拉克的口碑自然也就崩塌了。
所以,在车夫看来,凯迪拉克的降价甩卖,与其说伤害了老车主,倒不如说伤害了这个品牌本身更为合适。
当然会伤害到老车主,今天看到一个段子,算是对凯迪拉克的调侃:
“俩月前你的ATS-L,我给你开价16万你不卖,非得要17万,现在好了,15万想让我收,抱歉,13万我都不收了,因为新车的价格比你二手车的价格还要低!”
虽然这只是一个调侃,但是这个真的是赤裸裸地讽刺啊!车辆售价大幅下降,最吃亏的肯定是之前已经买车的车主,就像这个段子里面所说的,你卖二手车的价格都要比人家新车的价格低了,人家凭啥要买你的二手车?
那么为什么凯迪拉克,特别是ATS-L车型售价降幅这么狠呢?简单来说,几个原因:
- 凯迪拉克ATS-L马上面临停产,并且它也不会推出后续车型,而它的位置也将会被CT4所取代,车型一旦停产,无论是保值率还是后期车辆配件、车辆维修都是一个问题,不降价谁会傻乎乎去去买?
国六标准马上就要施行,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五车型都在打折销售,经销商都在积极清库存,像ATS-L这种,即将停产的车型更得抓抓紧了,不过,虽然是降价,也远远没有某些人谣传地那么狠,甚至有人疯传“用买思域的价格就可以买ATS-L啦!!”兄弟,你还是想太多了!
凯迪拉克车型的销量一直就呈现疲软状态,拿ATS-L来说,进入2019年之后,月均销量3000台出头,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能够让厂家满意。
小马侃车车,汽车知识趣又多。帮助头条朋友们选车,算车,聊车。有汽车问题的朋友们,可以加我好友并邀请我回答。小马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凯迪拉克最近降价确实有点狠,而且是官方直接宣布降价,这样的目的无非就是增大销量,尽快处理完国五车型,但是降价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减少单台利润不说,自己品牌形象的高度也有所影响,也伤了老客户的心。最起码我身边的凯迪拉克车主99%都表示在购买车辆,绝对不会考虑凯迪拉克这个品牌了,也充分说明了凯迪拉克这个品牌粘性确实比较差,现在的销量上升完全是因为过低的价格引起的,实际忠实粉丝比较少。
其实也不难理解,以凯迪拉克XTS为例,刚刚上市的时候,在国内卖价50多万和宝马5系一个档次,过了两年之后变成40多万,又过了两年30多万,现在直接官宣21.99万凯迪拉克XTS开回家。这样的价格,虽然爽了新客户,但是也寒了老客户的心。原本50多万买的车,现在就算二手车不保值,最起码开出去,别人都以为是一款豪车。就像宝马5系,就算年龄再老,在人们心中,他之前也是一款四五十万的车。而现在凯迪拉克XTS新车就卖20万出头,在很多人心中档次感就直线下降了。以后不管二手车保值率多少,在人们心中他就是20万档次的车型。
其实现在几乎通用旗下所有合资品牌都有这样的毛病,只不过凯迪拉克由于价格比较贵,所以官降的最多。通用旗下的别克品牌也是跳水降价王,全新英朗10万级别的家轿,最高的时候曾经降价5万元,几乎就是半价卖。别克君越,昂科威这种20万级别的车型降价五六万也是很经常的事情。
所以现在懂行的都知道,别克出新车根本就不值得购买,最起码要过去一年两年之后才值得买,要不亏太多。汽车让价大促销表面看上去对人们吸引力很大,其实就是在过度消费自己的品牌形象,之后这个品牌只会让咱们越来越不信任。别克在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比较高端的车型。比如说别克的林荫大道和创世纪。但是随着别克品牌价格的一路走低,现在变成了平民品牌,所以别克高端车型根本没有人认,因为在老百姓心中这个品牌已经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凯迪拉克如果长期这样,迟早会走别克的老路,最后可能沦落成比别克稍微高端一点点的普通品牌,等到那时候,如果再想走高端路线,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没有人会为这个美系豪华品牌买单,因为之前相信他的粉丝都为他伤透了心,上了一次当,绝对不会再上第二次。
以上内容就是小马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朋友们在下方评论区点赞留言关注,说说你对凯迪拉克这个品牌的看法。
豪车在市场上应该能够算得保值率比较高的一批车型了。而有些极端的豪车,甚至会被人拿来作为买卖的藏品,购买回去放置个一两年,价格不降反涨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这些车子基本上都是限量版或者是顶级的豪华车型,对于一些入门级别的豪华车子来说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为了抢夺市场,现在不少的入门级豪华车型都是在疯狂的降价。而要说起降价,凯迪拉克车主可就有一大堆苦水要吐了。刚买的车子还没开热乎几天就疯狂降价七八万元。这样的打击谁能顶得住。这款凯迪拉克atsl在刚刚上市的时候是有着足足25万元的高价,对于豪华汽车来说,虽然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入门级别的数字,但是相较于普通的中级车已经是比较高昂的价格了。
不少朋友也是真心喜欢这台车子的外形以及动力做工才咬牙购买了这台车子,但是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台车子是疯狂的价格跳水。七八万元的降价幅度对于这样一台车子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变动了。
要知道普通的车型即使卖得不好,降价了两三万已经是顶破天了。像凯迪拉克这样的降价幅度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但其实作为一台标准的b级车,这台凯迪拉克ATSL还是相当值得选择的,毕竟它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在同级别车中都是很难有超越的。
v6的发动机加上超低的油耗,可以说这样一台车子在这个价位中基本上是很难找到对手的。不过由于车子的外形一直不是我们主流的审美,所以在市场上的地位没有与它的本身实力相匹配。总的来说是相当可惜的一款车型了。
新证券法及其注册制能杜绝企业过度包装上市吗
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公司声誉,在投资者面前展现一个优质的形象,会在上市前不切实际地进行包装。比如在承销商的配合下,虚报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从而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又或者在上市前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改变自身的产业属性或募集资金投向的产业属性,以与国家产业政策“相一致”,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更有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对未来盈利进行夸大的乐观预测,误导投资者做出投资选择。
可是,公司的业绩最终是由经营管理来决定的,过度包装可能一时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但终究会真相暴露,给投资者带去损失,也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证券法一直对上市公司在发行过程中的虚假宣传和隐瞒事实等行为列有处罚规定,证券法规定,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可以看到,法律条款中对造假上市处罚的力度看似很大,实际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很高。罚款金额从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浮动到一倍以下,百分之十和百分之百的罚金,对违法者的震慑力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所有的案例都以十分之一的下限从轻处罚,所谓最严证券法就只是一个空架子,遏制造假上市无从谈起。
法律作为一个制度,其本身不能起到处罚作用。现在金融市场上的法律体系实际上相当完整,但是处罚力度轻,起不到震慑作用。参考退市制度就可以知道,退市制度公布并施行很多年,可是真正退市的公司根本寥寥无几。要让证券法及其注册制起到遏制企业过度包装上市的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力度,处罚的时候不能手软,要以上限作为标准进行处罚。
只有把证券法的每一个条款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威慑力,杜绝造假上市。
我认为注册制的推出,无法杜绝企业上市的过度包装。理由一,严格的审核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注册是更加解决不了。理由二,如果企业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起点,企业就会为了上市不择手段。理由三,违法成本太低。
谢谢邀请,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注册制是个好东西,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注册制可以让那些原本需要包装才能上市的公司现在不需要包装就可以上市了,所以注册制逻辑上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包装上市行为的。
一、从“持续盈利能力”变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这个变化是颠覆性的,为何京东、美团这样的公司都不能在A股上市,主要一点就是不能满足连续3年盈利的要求,很多投资者一直诟病A股为何不能诞生伟大的上市公司,为何阿里、小米、腾讯这样的公司不能在A股交易,让投资者错失这些企业发展的红利?所以,这次证券法的修订通过将持续盈利能力改变成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解决了大问题,哪怕那些持续亏损的公司,只有要持续经营的能力,一样可以在A股上市,而A股独有的st板块也将成为历史。
二、没有了业绩变脸的后顾之忧,上市公司自然就少了包装造假的动力
以前要上市,盈利能力是一个关键指标,曾经有一段时间,上市公司的年利润是发审委在审查企业是否过会的重要指标,创业板都曾经一度低于5000万一年的都上不了,而创业板原本的规定是1000万利润一年就可以,可见竞争压力之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上市公司只好在上市前拼命包装,粉饰报表,然后成功IPO之后,就开始纷纷变脸,搞得投资人怨声载道,也让监管层颜面大失,同时也助长了不良风气,尤其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与过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只关注盈利能力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了。
三、取消盈利的要求之后,信披监管一定要跟上
应该说,没有了盈利的压力,上市公司造假会大幅减少,但是包装肯定还会有的,因为有些上市公司还要做市值管理,还要资本运作,而适度的包装对企业的融资和整体形象都是必要的,所以投资者依然不能大意,监管层更是要更加严格的做好信息披露的监管,公司不盈利没关系,但是必须如实、及时的披露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法律是死的,不会自己发挥作用,因此一部新证券法及其注册制能杜绝企业过度包装上市,关键在于把证券法每一个条款落到实处,而不是把他束之高阁。
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实际上相当完整,只不过是处罚相当轻而已,起不到震慑作用,更为痛心的是很多法律根本没有被使用过,成为一个摆设,像造假上市需要回购股份,可是造假上市有回购股份的案例吗?退市制度制定已经很多年了,可是又有多少公司被退市呢?基本上没有。
所以A股问题成堆,投资者长期以老亏多赚少,不在于制度,而在于制度的不落实到位,就像投资者利益保护,各界领导都十分重视,可是投资者利益保护到位吗?没有,甚至有投资者调侃,投资者越是保护,股市下跌越凶,投资者亏损越多、
证券法规定,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我们可以看到,对造假上市处罚的力度跨度很大,从募集资金的10%到一倍以下罚款,造成自由裁量权很大,罚10%就是毛毛雨,而罚100%就是重罚,就是令人疼到骨髓,究竟怎么罚,如果都是处以10%罚款,最严的证券法就成为了空架子,怎么可能遏制造假上市。
因此新证券法能不能杜绝造假上市,关键在于执行力度。只有以上限处罚,才能杜绝造假上市、
杜绝虚无包装,最好的办法是给投资人“发枪”。美国股市其实也不是只有美国证交所盯上市公司那些虚伪概念,美国是全民盯上市公司。因为抓住上市公司违法乱纪和纰漏,各方可以通过这些瑕疵赚到钱。美股既不保护上市公司,也不打压上市公司。我们将维护美股稳定的力量,归类“五禽戏”:
秃鹫
一种秃鹫叫浑水。美国资本市场上有很多秃鹫,他们找上市公司的纰漏,并且以此做空取利。
另一种秃鹫叫野蛮人。资本市场上股民用脚投票,公司跌破净资产,这个时候另一种并购资产的秃鹫就出现了。他们买下这些一文不值的股票资产,然后再包装,再分割。好的,有点肉的资产重新打包,卖给其他投资机构。
饿狼
美国的证券律师一般盯着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一旦发现违规,他会根据股东信息,一家家的给股东打电话,收集诉讼签名,获得风险代理。打赢官司分钱。律师最后会将代理权合并,变为一个整体的集体诉讼。所以感觉十分像狼群,群居的动物。
美国大部分集体诉讼以和解了结。并不需要一定判处上市公司有罪,但是这的确能够从上市公司刮出一层油。
猫头鹰
美国证交所会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从罚款中抽出一定比例。这群人就是猫头鹰。为了奖励,职业调查员也是可以的,只是猫头鹰多了,吃到肉的几率就小了。
一般举报人为上市公司内部人,会保护他的隐私,并给予奖励。
狮子
美国证券市场百兽之王,政府体系中只对国会负责的美国证交所。普通法系一般都要通过法院。所以才有没证据48小时拘留,谁可以延长拘留和罚款,法院。但是美国证交会可以提前冻结资产,限制出境。早年是不可以的,在利弗莫尔的《大作手回忆录》里面,那些股票庄家骗子骗完了就去国外了,美国证交所的权力扩充起源于《塞班斯法案》。美国的监管其实不救援,1929年才有了证交所出来管事,貌似金融警察,日常搜集证据和起诉上市公司。安然后,证交会有了很多权力。
百灵鸟
负面能抓眼球。美国的媒体说别人坏话的同时,也对本国上市公司的丑闻毫不掩盖。国内似乎看空事件很惨的事,人家会认为你利用负面,图利。在美股,图利才是合理的,所以媒体获得上市公司负面,并大肆渲染报道,客观上让上市公司感受到了无形压力。当然,百灵鸟要歌唱,关键还是森林公民能够容忍他的歌唱。告诉你真相,是皇帝新装、讳疾忌医,还是感恩戴德。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选择。
综上
美国不是单纯依靠证交会,我国也不可能单纯依靠证监会。现阶段,我国投资人还没有武装到牙齿,新《证券法》算是给了把红缨枪。是进步,尚不足。所以先是要转变理念,然后逐步适应,最后才会有制度上的趋同。
号称“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开始发威了,A股会迎来退市高潮吗
问里号称用的准,只是号称史上最严,是否真严?我们以前很多领域都用过史上最严,例如史上最严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结果越调越高,最后变成了空调。因为我们在执行退市新规时,可能会发生让这些企业退市,买了该股的股民因没有得到退赔不让退,企业退市了影响了领导支持中小企业的精神落实。会使该企业员工失业,还有冯小树式人员因己收了该企业的公关费,让其退市,担心该企业会找中纪委反映。所以只会比原来退市数稍多些。不可能使此退市新规发威,更不会有退市高潮。只有在今后修改了证券法,真正建立了投融资功能后才能真正发威产生退市高潮。
股市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新规既出,大规模退市可期!一则A股被庞大的高市盈垃圾股压得寸步难行,.乃至.不断溃退;二是优质.潜力股难以在A股上市;三是只进不出,毒素越聚越多,已然癌变,随时吞噬主体!四是股市已非当初的无足轻重的小儿,而是随时可以拉大国经济入深渊的巨魔,房产进入尾声,是治愈A股顽疾的时候了!.
当然进入所.谓的“退市高潮″尚需时日!新规虽出,细则尚无,配套未定,仓促退市,会引起动荡甚至猝死!至少在赔偿机制未出之时.,仍会维持少量退市的现状!其实,国外的退市也得不到多少赔偿,但是他们是双向交易机制,退市了做空者是嬴利的!所以不会象A股一样全部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