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发生了什么
2013年12月30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一辆无轨电车当地时间30日发生爆炸。调查人员还表示,这起爆炸的实施者是一名男性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据报道,俄罗斯调查人员初步认定30日发生的无轨电车爆炸是一起恐怖袭击。但关于无轨电车爆炸案造成的死亡人数,由于来源不统一,出现了12人到15人的不一致说法。据俄罗斯卫生部此前发布的消息称,这起爆炸造成至少14人死亡。
据报道,IS在叙利亚东北部,用火箭弹炸死5名英国士兵。英'怎么应对,反击还是撤军
虽然英国从来没有宣布过向叙利亚派兵,但是考虑到英国的一贯德行,美国既然已经公开正式出兵支持库尔德武装,他派点人来出出力也没什么奇怪的。当然了,鉴于I s is非常的不好惹,还有未来俄罗斯支持的巴沙尔政府很可能打赢这一仗,想给日后自己体面收场留点余地,因此采取低调的态度也不奇怪。
不过这个世界上如果举动太大,肯定毫无疑问的会被捅出来,但是如果派几个人规模的小部队,混在美国人里面跑去支持,应该也还是能瞒得住一时。但是走的夜路多了,肯定遇见鬼,这一次挨了火箭弹死了五个人也不是什么怪事儿。
但是因为既然没有公开宣布出兵,现在死了人肯定也没法公开去搞什么报复,不然前面的那些努力不都等于白费了吗?
刚刚说过了,法国派了几百人都还必须公开了,英国能把秘密保守的这么好,规模肯定没法超过那几百人。Isis现在虽然说已经日薄西山就剩一点残余势力,躲在沙漠乡村地带苟延残喘,可是美国2000多人的部队,还没收拾得了他们,英国如果出动自己这点秘密派去的小部队,肯定更是不够用了。
如果现在大规模向叙利亚派兵去打击isis,先不说形式允许不允许,美国人可是正在忙着撤军呢,英国人如果大规模去了,岂非成了美国人的接盘侠?英国最近可是在脱欧,未来的经济形势如何还不好说,真的要在这时候背上一个美国都嫌沉的大包袱吗?
地面行动不行了,那么发动空袭怎么样?理论上来说英国办的到,从塞浦路斯自己的那两个海外飞地军事基地出动战机干一票是可以的,可是isis现在有什么值得炸的东西吗?美国人的飞机天天在那上面转悠,效果看起来也不怎么的,把炸弹扔到沙漠里去,表现下自己强硬是可以的,从实际效果看来还是得不偿失,更何况原本是秘密的行为,这一下子公之于众了。
自己亲自动手,看来是没指望了,可是现在要收拾包走人吗?这件事情其实也不容易,问题不复杂,美国人说要走,可是还没走呢,法国人还说要是挺着,现在英国本来没来几个人,然后立马把腿先跑,他不在乎世界形象,可是在乎盟友们心里怎么想吧?
所以说对于英国人,现在能干的事情就是顶多再给偷偷的给库尔德人一些武器,还不能让土耳其知道,然后鼓动库尔德人去打打isis。
欢迎关注我,其他回答更有趣易懂。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我觉得英国应该不会马上从叙利亚撤军,而是会利用这个事情大做文章,对ls武装发动新一轮打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英国曾经拥有面积广大的殖民地,中东不少地方原来曾经被英国统治。现在英国虽然已经沦为二流强国了,但其帝国情结似乎未有缩减,它仍在寻找一切机会企图重返中东。第二,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如果英国重新在中东立足,那么英国既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更多石油资源,还可以更方便地向中东推销英国武器和其他工业产品。第三,英国重新立足中东,更有利于保障英国资本家对中东进行资本输出,也利于英国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眼下叙利亚战争就是英国重返中东的大好时机,何况ls本来就是极端组织,他们发动攻击打死英国军人,如果英军不进行必要的反击(哪怕是象征性地都好),英国政府和国防部可能真的没法给英国公众一个交代,因为那样英国公众会认为政府面对极端组织表现太软弱,那会影响英国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鉴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美国需要在中东打压伊朗,需要得到英国的支持。而英军以打击极端组织为由继续留驻叙利亚,事实上对伊朗是会形成一定威慑的。另外,由于俄罗斯在叙利亚驻有武装力量,英军以反恐和打击极端组织为由留驻叙利亚,实际上也可以牵制俄罗斯的力量,毕竟现在英国和俄罗斯敌对非常厉害,英国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遏制俄罗斯的机会的。
另外,叙利亚某些反对派武装可能是由英国扶持的。英军继续在叙利亚打击ls,实际上会对这些反对派武装起到鼓舞作用,他们会继续搞乱叙利亚,甚至继续削弱阿萨德政府的力量,并严重影响叙利亚可能的战后重建。即使这些亲英反对派武装最终被消灭了,英国由于在叙有军队,将来叙利亚战后重建时英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优先权,到时候英国资本会大量涌入叙利亚,英国就又可以在该地区“呼风唤雨”了。
怎么办?英国现在国内关于“脱”还是“不脱”争论不休,而叙东北部的局势中,英国处于一种“失声状态”,在面对俄罗斯、土耳其、美国、库尔德人、叙政府军的争斗中,英国实在是想封锁这个消息都无法封锁,但要说反击有点儿不自量力(毕竟人员太少),想要撤军更是心有不甘,尤其是美国宣布要撤军,结果现在又开始“赖着不走”的情况下,英国自然不想失去叙利亚未来重建中的利益驱动了。
1.在Deir ez-Zor省的Abu kamsl地区,是西方国际联盟的的一部分,而该地区是伊拉克边境附近的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部分,而这个地区的AL-Shaafah村目前依然被IS控制。按照报道,这次袭击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袭击英国军队的的事件。
2.估计让特蕾莎·梅最着急的是:SDF(库尔德人自由民主党)周三宣布:目前已经拘留了13名英国国民。估计现在的梅首相正在协调各方,希望能够将英国公民如何赎回来,找俄罗斯?还是土耳其?或者美国?估计最有效的是找美国人了。
3.从叙利亚内乱开始,英国就跟着美国,以反恐的名义不请自来,开始霍霍。曾经在最牛的时候,已经跟美国一起讨论,到底让谁取代阿萨德政权......没想到的是俄罗斯受邀出兵,从开始西方国家的“看热闹”到现在掌握主动权,估计英国是最郁闷的。
至于说反击?想多了,英国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美国的呼叫,然后配合。而特朗普面对撤军的“车轱辘话”,估计英国都有点儿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炮灰!
5名英军在ISIS发动的火箭弹袭击中丧生的消息是叙利亚媒体率先报道的。据该媒体称:除5名英军丧生外,还有多名士兵受伤,己被紧急运往医院救治。
如果消息属实,这已是IS近期针对英军发起的第二次袭击。这次火箭弹袭击发生在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卡迈勒地区,这是ISIS的老巢,一直由ISⅠS激进分子控制,叙俄联军甚至是美军都无法对该地区进行有效地占领。从这来看,特朗普坚称美军已胜利完成消灭叙境内恐怖组织的任务,是掩耳盗铃罢了。英国和ISIS不是简单的打击与被打击的关系。更多地是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的政治伙伴。否则,ISIS不可能短时间在中东做大,更不会在叙利亚呼风唤雨数年。美英等国对ISlS数年打击远不及俄罗斯入叙后几个月的战果,就是最好的证明。英国对ISlS实质是将其作为政治工具加以利用而已。为阻止俄叙联军解放大马士革,英军特种部队进入叙利亚帮助ISIS进行抵抗;网红白 盔也是英美的杰作。只不过面对桀骜不驯、恣意妄为的激进组织,英国经常会被反咬几口!面对驻叙英军屡屡被lSlS袭击,英国政府为已尊严不可能撒出叙利亚,会加强对激进武装的打击做为报复。但打打和和更符合他们一贯的做法,毕竟他们有共同的对手——阿萨德!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五角大楼(国防部总部大楼)军方因从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撤军的问题反复较量,被称作“疯狗”的马蒂斯因与多名议员向特朗普施压遭总统特朗普的嫉恨。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然不会再让这个不听话的国防部长担任自己的高级幕僚,而后特朗普下达撤军命令后又被军方多位高层将领劝阻只得将撤军期限先延后四个月。
作为美国的盟友,美军的行动直接牵扯到在英法两军在叙利亚北部力量的安全。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及盟友的处境,1月8日美国白宫宣称后特朗普和马克龙进行了通话就叙利亚问题交换了意见。两周前马克龙对老大哥抱怨不能把自己甩下不管,如今美国还是得考虑在叙利亚问题上高度支持自己的英法俩哥儿俩呀,不过英国在叙利亚北部部署的军队又出大事了!
不过叙利亚阿拉伯国家通讯社SANA的消息称,上周六在叙利亚东北部重镇代尔祖尔的Al-Shafa地区,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武装)与英国特种部队联军和当地的极端组织残余分子进行了交火。在交战中2名英军士兵不幸被当地的匪徒炸死!目前美军从叙利亚撤军的进程被美国军方强硬派延缓4个月,但美军仍在伊拉克-叙利亚边境修建新的军事基地做新的准备。目前叙利亚南方的约旦王国驻扎的美军暂未有较大动作,叙利亚境内靠近约旦边界的坦夫山基地仍部署着“海玛斯”远程高精度火箭炮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等重型武器。
叙利亚政府军暂时没有展开军事行动,这是因为事发前一天,美国领导的所谓的“国际反恐联盟”动用战机对代尔祖尔幼发拉底河东岸展开轰炸行动导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四名居然是仅仅几岁的儿童!美国在上个星期的周五周六连续两天的时间里最少炸死了21人,处理遇难者遗体、抢救伤员、稳定当地民众情绪、清理坍塌的房屋和修复桥梁道路都成了叙政府军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在没有大规模兵力和有效防空武器特别是俄军及其他友军支持的情况下叙政府军能自守阵地变成了最合适且明智的选择。
(幼发拉底河成为了目前俄罗斯叙利亚联军和美国多国联军对峙的分界线,东岸非常危险)
面对叙利亚官方媒体的报道,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武装)立即对其消息的真实性进行了辩驳。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武装)指挥官称这英军两名士兵在战斗中被极端组织残余分子发射的的反坦克弹ATM炸伤,目前英军士兵正在接受治疗!这消息把此次战斗的真相弄得扑朔迷离。不管怎么说库尔德人民保卫军(YPG武装)也没有进一步公布英军两名士兵具体的伤势情况,英国既没有承认有两名士兵在战斗中伤亡也没有否认,干脆索性啥也不说了。
2名英军士兵重伤(或死亡)只是一个开始,据叙利亚官方媒体援引地面消息来源的报道称,极端组织又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造成5名英国特种部队阵亡,此外还有数名伤者。这些英国士兵驻扎在代尔祖尔省阿布卡迈勒地区的沙哈法(Al-Shaafah)村。该地区靠近伊拉克边境的幼发拉底河流域,极端组织仍然控制着该区域。
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确残余势力很大,本次用火箭弹袭击英国士兵,并炸死5人。尽管没有人员伤、建筑物损毁的报告具体报告,感觉到美军撤军的说法也给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以可乘之机,所以面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我估计英国一定要加强防范,伺机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绝不会退群。因为:
第一,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目前还有3万多名骨干分子,威胁着全世界的安全。特别是也渗透到英国本土,让英国治安形势恶化。
第二,英国t“脱欧”在节骨眼上。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特蕾莎梅首相难以保证国内政局的稳定。打击伊斯兰国不仅可以提振国内民众对政府的支持,而且可以收到英国切实利益。
第三,英国政府目前忘不了大英帝国的日不落梦想。总希望刷存在感。如果英国选择撤退,英国政府威信就会在国内降低。所以就是特蕾莎梅首相也与特朗普总统一样希望撤军,但是屈于民众压力,也不敢撤军!
感谢邀请。
说英国要反击是不可能的。英国在叙利亚的存在就是打酱油,刷存在,为的是在叙利亚问题的国际会议上能够有一席之地,如果在叙利亚没有军事力量,英国与叙利亚内战毫无关系。当年英国进入叙利亚,也是看到叙利亚政府兵败如山倒,自己就派遣特种部队,既可以指导叙利亚反政府势力,又可以直接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
但是英国在叙利亚军事力量本来少,一般就是与法国特种兵的配合行动,但是英国因为军事力量的不足,一直都是伊斯兰国打击的重点,因为打击了英国士兵,伊斯兰国可以在全世界进行宣传。而相对美军,法国外籍军,英国军最弱,所以屡屡遭到打击。过去英国是通过空袭的方式参与叙利亚内战,之后派遣特种部队也是选择性进入。既不敢与叙利亚政府军发生冲突,就只能与库尔德武装配合,本来伊斯兰国势力已经遭遇重大打击,实力大打折扣,但最近土耳其与库尔德人对上,美国又要离开,叙利亚政府军磨拳擦掌要开战,谁也顾不上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时,这些恐怖分子就出来刷存在感,打击了最弱的英军。
英国自身也在忙脱欧,当美国宣布撤离时,英国内部也有人说要撤离,但马上否认。可是英国是不是撤离已经没有很大的影响。当英军这次再次遭受打击,要撤军的呼声会再一次高涨,英国最多向沙漠中的伊斯兰国武装发动空袭,但是能够做的只有这些。因为叙利亚大局已经定。
你认为发生在美国驻黑山共和国大使馆门前的爆炸案是恐怖袭击吗
2月22日深夜,一名黑山共和国男子用一枚自制炸弹袭击了美国驻黑山大使馆,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他本人随后却自杀身亡。事件发生后,这名男子的身份也随之曝光,这名叫jaukovic的男子原来是19年前抗击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兵。在他的脸谱上表达的都是对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前南联盟的仇恨。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必须向北约说不!”。这是一种怎样的仇恨? 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曾几何时,南联盟还是一个国家,而现在这名老兵却已是一名黑山共和国公民。而昔日与塞尔维亚相依为命的黑山却在2017年6月15日成为了北约的第29个成员。对这名男子来说,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无奈啊?当无力改变时,他只好最后看一眼米洛舍维奇颁发给他的勋章,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着愤怒,毁灭了自己。而那场轰炸的“导火索”科索沃却在2008年2月17日宣布了独立。但那场轰炸带给人们的痛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历史就是历史,人们可以向前看,但却不应该被忘记。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成为了塞尔维亚永远的痛。北约以塞尔维亚人“欺负”阿尔巴尼亚人为由,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虽然招致了俄罗斯和其它大国的强烈反对,但终因实力不济而无可奈何。塞尔维亚只得含泪服软,并将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交给了国际法庭,在遭受羞辱的审判后屈死于海牙监狱。物是人非,岁月已成记忆。独立后的科索沃已被100多个国家承认。过往和现实的对比,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每当看到或听到“南联盟和科索沃”这两个字眼时,总会勾起人们对北约那场大轰炸的记忆。总会怀念起在那场轰炸中逝去的人们,总会生出无限的愤懑和惆怅。总想善意的提醒那些喜欢用“碾压了”一类字眼的朋友,未来仍然任重道远,在没有真正具备“碾压”的实力前,最好别“超前”使用这个字眼。因为那会人为的增加难度,信心固然重要,但“谦受益,满招损”也应该被牢记。至于这名黑山男子,这位抵抗过北约轰炸的老战士的行为是否是恐怖袭击的问题,黑山共和国警方并未认定。而西方国家对此也是一带而过,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也不愿提及往事,因为他们也害怕勾起轰炸受害国的记忆。
昨天俄罗斯军方突然修改法律,以后可以对民航客机击落,这是为什么
1983年,前苏联就击落过“入侵”的韩国波音747客机,200多名乘客无一生还。战斗民族有这个传统!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有“堵漏”的意思。紧急情况下,很难判断入侵的客机不是被敌人利用,对俄不具危害。
这是对敌对国家的震慑 意思就是不管什么目的 只要怀疑你有危害就搞定你 比如总有人没事儿刺激你一下 你动手吧 他就说 我和你开玩笑 你怎么当真 还显得你气量小 不动手他总恶心你 弄的你很烦 那好吧我说明了 只要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不管你是不是开玩笑 我都揍你 这样的话 对方多少就会有了顾忌,不敢再没事找事了 比如美国的法律,只要你进入别人家,别人认为你有威胁 就可以把你打死 是一个道理。
一個主權國家在特殊的條件下為了保護國家安全製訂相關防護措施不奇怪。尤其是當今世界,國家倫理被美國弄的一塌糊塗,俄羅斯被美國長期圍堵,逼急了,做出反應很正常。國家主權利益至高無上沒有毛病。美國自己都在大庭廣眾之下赤裸裸拋出美國優先論,不斷退群,徹底剝開了其自由民主人權的外衣。露出了美國殖民主義本來面目。這個世界天真可以有,但是不能缺心眼,一切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1983年大韩航空007号班机,一架波音747被前苏联Su15战机击落于库页岛西南方公海。机上269人全部遇难。
事故的原因我们就不讨论了,总之,事情发生了,一架客机被击落。
俄罗斯在1994年颁布的政府令规定,即使民航客机侵入国界,如果里面有乘客也不能击落。
而现行的反恐法规定,如果在俄罗斯境内飞行的民用飞机,如果不按照规则飞行,不按照要求改变航线或降落。由于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那么规定可以将其击落。
这样,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可不可以击落呢。如果发生恐怖分子劫持客机,要对俄罗斯本土实施恐怖袭击,那么具体执行起来就不容易了。
法律的更改都是向俄罗斯有利的方向更改,这是必然的。再加上俄罗斯人耿直的性格,改成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
看了同意观点就点个赞吧。😄
这显然是俄罗斯军方感到了现实的安全威胁而向外界发出的反威胁。虽然按照俄罗斯媒体的说法是为了防止类似9.11的恐怖袭击,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并非如此:面对北约这个世界第一大军事集团在家门口的威胁,双方的军事摩擦是家常便饭,而俄罗斯此举看来是被北约的一些挑衅行为被撩火了,既然说了就敢去做!下一步有俄罗斯可能在一些重点方向建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
法案对击落侵犯俄罗斯领空的飞机规定了以下流程:一是警戒,在发现不明飞行物后,值班部队应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出动战机和直升机。二是警告,如果潜在入侵者进入距国界50公里范围内,值班部队立即警告潜在入侵者,发送无线电或目视信号。三是拦截和驱离,如果入侵者继续飞行,俄军飞机将跟踪并驱使其进入拦截区。四是开火和击落,先是警告性射击,如果入侵者不作反应,则由俄罗斯国防指挥中心作出击落的决定。该法案预计将在今年2月通过和施行。
在和北约军事对抗升级的情况下,俄罗斯军方感到了现实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美国加强了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部署,相应地增加了对俄罗斯的军事侦察和挑衅强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去年12月报道,仅在一周内就发现有15架次外国航空器在俄罗斯边界进行侦察,而去年11月5日,俄罗斯空军一架苏27就和美国的白羊座侦察机在黑海上空缠斗。军用飞机利用民航线路躲在民航客机下潜入他国领空进行侦察是一种常见战术,美国肯定搞过类似的小动作,而俄罗斯可能也吃了哑巴亏。另一个方向是克里米亚,从俄罗斯来讲这是自己的领土和领空,但是却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这就是一个模糊地带了。上个月乌克兰挑起的刻赤海峡冲突后,美国的一架高速侦察机就曾飞向克里米亚大桥,而如果乌克兰以克里米亚是本国领土为由再次挑起类似刻赤海峡冲突的空中冲突怎么办?俄罗斯此举也是事先给波罗申科可能的军事冒险划红线,勿谓言之不预也。此外,还有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的需要。据央视网报道,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当天,一架由乌克兰飞往土耳其的波音737飞机被劫持,劫机者声称他们在机上安置了炸弹,要求飞机在索契降落。最后确认这是一名醉酒的乘客闹事而虚惊一场,但威胁是存在的。
俄罗斯有过击落民航客机的先例,既然说了就敢去做!1983年8月31日,一架从美国阿拉斯加起飞的大韩民航波音-747飞机,在飞往汉城途中偏离航道飞向了堪察加半岛南部以及萨哈林岛,最终被奉命起飞的苏-15战斗机击落,机上269名乘客全部罹难。2014年7月17日,在乌克兰东部地区被击落的马航飞机根据调查组的说法也是被俄罗斯进入乌克兰的防空部队击落的。现在看来北极熊是被撩毛了,有时候看起来轻轻一拍的熊掌力度是很重的,俄罗斯既然公布了击落包括民航客机在内的不明飞行物的流程,那一定会按照这个程序去做,至于国际舆论倒不是很在乎。不过这倒给美国等北约国家以很大的压力,如果俄罗斯误击了民航客机,而事后被证明是美国利用民航飞机做掩护搞军事侦察活动的话,美国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目前,俄罗斯没有自己的防空识别区,对不明目标的掌控有限,下一步来看,俄罗斯极有可能划几个自己的防空识别区。
俄罗斯车臣新发生一起自杀爆炸事件,这是偶然的还是一场骚乱的开启
在车臣所发生的自杀式袭击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说明有人又要引爆车臣问题。至于今后发生的力度取决于普京的应对——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很多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的。
现在的车臣,想要发生骚乱,估计很困难。车臣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斗争与反斗争,那些具有“雄才大略”者,还有多少?绝大多数人可能已经逐步认识到所谓的独立与非独立,与老百姓实际生活关系并不大,获得利益者只是极少数。而且缺乏外援支持的独立,其结果更是不如意者众。
11月17日,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市一检查站,发现一女子行走异常,在靠近时,要求其停下接受检查,但该女子拒绝,随后被鸣枪警告,该女子发现意图暴露,随拉响了身上的炸弹,自己被炸死。从报道的内容分析,1.车臣内的各种检查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放松警惕。2.执行人员的警惕性高,执行手段落到了实处。稍有不慎就会断送性命,这使得执勤人员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是用子弹说话。3.压制、打击恐怖分子活动丝毫不懈怠。这件事给车臣当局又提了醒,既不能掉以轻心,也要防止“死灰复燃”。
故此,这起事件应该是“孤立”事件。
俄罗斯对打击恐怖活动想来就不手软,也是时刻提防,尤其是对高加索地区的防范。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太残酷。俄罗斯参与叙利亚的战事,其中之一就是反恐,而在伊斯兰极端武装分子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俄罗斯和其他亚洲地区,故而,普京要求对伊斯兰极端武装分子实施肉体上消灭,不与谈判。一是因为这些恐怖分子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另一个是怕这些恐怖分子里面有些是俄罗斯人,担心他们回到所在地变成“祸源”,那时想要扑灭,难度就高了。
反恐在各个国家绝对是头等大事,谁都不会等闲视之。车臣更是如此。一件自杀式袭击事件会引爆“骚乱”,有些危言损听,毕竟现在的情报搜集亦非当年,有蛛丝马迹的恐怖分子迟早会露出马脚,上了政府的黑名单。
目前的还没有组织宣称对爆炸事件负责,可以基本认定是一场独狼式袭击。但是这可能是俄罗斯车臣问题爆发的开端。
从报道上看,可能车臣黑寡妇重出江湖。在2002年10月23日,车臣41人在莫斯科文化宫绑架约800名观众和工作人员为人质,并安放炸弹。4天后俄罗斯军队强行解救,击毙41人,人质伤亡129人。击毙的41人中有20名车臣女性,由于身穿黑袍,这些女性被形象的称之为黑寡妇。
这些黑寡妇主要是车臣战争中失去丈夫、孩子、父兄的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对俄罗斯政府有深仇大恨,对生活毫无眷恋,抱着必死的决心,从2002年开始,发动了多次袭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黑寡妇,主要是车臣能打的男人基本上都非死即残。车臣仅有100多万人口,其中有10多万在两次车臣战争里伤亡。在后续俄罗斯军队平定车臣武装分子时,又造成大量的伤亡,使车臣人男女比例失调,不得不调集女子上战场。
车臣战争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原车臣俄罗斯族大量逃离,使车臣成为纯粹的车臣人的地区。在80年代,车臣有约40万俄罗斯族,但是在战争影响下,和车臣人的仇视下,到了2000年仅不足万人。
而俄罗斯的国家政策的推动需要有忠于政府的人,俄罗斯族的逃亡和车臣人的仇视,导致俄罗斯中央政府难以对车臣进行直接管理。只能依靠车臣军阀来维持国家统一。为此车臣军阀拥有大量有悖于俄罗斯法律的权力。
在2015年,车臣17岁的少女科达-吉奥拉比耶娃被迫嫁给47岁军阀卡德罗夫,而且新郎实际上有一位妻子。这一违背法律的行为,俄罗斯中央政府却无力干涉,显示出对于车臣地区,俄罗斯是无力控制的。
无力控制的车臣,实际上是俄罗斯的国中之国,只是由于俄罗斯实力远胜于车臣,才能暂时保证和平。对于车臣人仇俄情绪,俄罗斯自然是无法通过教育去化解的,只能任由仇恨滋生,直至成长壮大,直至爆发。
个案。
恐怖是需要土壤的,不是某个组织拍拍脑袋就能做的,它是理念、资金、团队的综合体现,尤其是自杀式恐怖袭击就更加需要一系列周密的策划,例如人员的培训、武器设备的来源和运输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俄罗斯境内、外没有这种组织。
今天的俄罗斯总体平稳,没有太大的社会矛盾,大家只看到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是社会平稳的基础和经济关系不大,人一旦有了希望,是不会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的,说服人太困难,尤其经历过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人民,要说服他们背叛曾经解救自己的普京就更难,多年的平稳统治,让车臣认可了普京的统治,车臣到叙利亚出力的士兵不少。
境外具备条件的首属美国和乌克兰,多年的经验教训让美国不敢在背地里有太大的动作,美国才是真正了解俄罗斯人的不讲理和蛮狠。乌克兰不是看不起他,正面战场部队尚且如此,各种倒卖军火的案例不断浮现,财政千疮百孔,是真的不知道怎么看得起他们。
剩下的,没发现,所以,只能是个案。
11日发生暴恐事件,法国会不会因黄马甲事件而“变天”
完全不会这样,因为马克龙是不得人心,随着支持率的巨减下来,又是民选政府,很快就会有结果出现,马克龙可以换总理内阁,也可以选择辞职离开,因此不存在叙利亚那样的内战爆发,多党合作制,有优势在于极时纠错功能强,政党轮替经常会发生,因此没有多少愚忠的人出现,再说马克龙并不是议会的多数,是左中联合起来执政,当黄背心运动久拖不下,马克龙又无力应付,换人就行了。
一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不足以表示法国的这次黄马甲运动改变了性质和方向,假如暴恐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看小马哥这忧郁的眼神,心塞,还有愤怒,还有对红尘的迷茫......
至于法国会不会因黄马甲运动而变天,则应该视法国接下来的局势演变而定,绝不要学我们的预测大师“李姓先生”那样张口就是不可能,须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当一件事还未发生时,你往往会觉得这件事绝对不会发生,可一件件不可能的事还是毫不犹豫的发生了:你想到前苏联一夜垮塌吗?你想过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吗?你想过特朗普会当上美国总统吗?你想过“颜色革命”有一天会首先在法国爆发吗?没有吧?我记得当有消息说俄罗斯有意归还日本北方四岛时,绝大部分国际问答达人都在想当然的跟风讨论俄罗斯会怎样归还北方四岛,这里面应该就包括这位忠实的美分李姓先生。
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可以,但怎样表达却是一个问题......
法国今后究竟会向何方走,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马克龙代表的政府如何处理这次危机,以及法国民众如何演绎自己的这次“黄马甲运动”。
马克龙今后有两种可能:一是固执己见,结果被法国民众彻底抛弃;一是很快成熟起来,在风雨中获得抵抗风雨的能力,最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政治家,得到法国民众的认可,化危机于无形。目前看来马克龙还是能与时俱进的。话说回来,马克龙在这次黄马甲运动中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错,法国民众对生活的不满难道都是马克龙造成的吗?
法国民众喜欢玩“黄马甲”,但究竟想通过“黄马甲运动”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个决定这次闹剧最后结果的真正因素,马克龙也许是他们能找到的一个“真命天子”,推翻他,那你们还有谁呢?勒庞吗?还是萨科齐?给小宝宝一点时间,让他再成熟一些,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