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言诗句有哪些
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最能表达锦绣河山壮美之景,北国风光,千里冰雪,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欲茫茫,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西秦汉武,略逊风骚,成吉思汗,只是弯弓射大雕,,,,,毛泽东的诗词写的气势宏伟,以革命家心胸坦识站的高看的远,写出了山河的壮美气魂!
“春江花月夜”,
“滕王阁序”佳;
“岳阳楼”上“观沧海”,
“大漠孤烟”飘“雪”花。
“赤壁怀古”“忆江南”,
“小桥流水”“有人家”;
“采菊东篱”“望岳”小,
“古道芳草”“夕阳斜”。
历史上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言和诗句有很多。最著名的是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中的一句“风景这风独好”即写了大好河山,又讽喻了蒋介石当时围剿失败的政治意义,而这句风景这边独好又成了当代新的成语。《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也是不可低估的佳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道词的创作气势恢弘,把祖国山河描写的如此宏伟,不过后边的句子毛泽东又与政治与抱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古时的佳句当然更多。如唐.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在此描写的是祖国山河的美好,带给了他如舟轻松的心情。
李白又一首《望天门山》,天门中一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雨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柳永词《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小山,黛眉浅。...这一篇的描写,把大好河山缩小到了一幅画卷之上。非常生动。
宋.舒亶《虞人美》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青色、一枝梅。这一篇由远写近,也许以山河的美好寄托了一个老人不久人间的一种悲戚情思。叹至:山河多美好!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谢邀
我知道历史上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言诗句还是很多的,下面我就自己知道的写一些。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主要是写了当天的白云朵朵,还是山间的小鸟沟壑,眼前的美景就是在眼睛里来回的。此时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朝山水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一谢邀请,请欣赏、品味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秋山雨歇,空气格外清新晶洁。(2)松间明月照耀,水珠闪闪发光;山泉微涨,流过石上,发出清脆的淙淙声。
(3)竹林里传出愉快的喧笑,浣纱姑娘们回来了;莲叶莲花纷纷摆动,原来是渔舟归来从那里经过。
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经过王维彩笔的描绘,显得美丽、飘逸,成为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
这些诗形象的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观的景色,《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无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望庐山瀑布》,回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为何南宋覆亡时,赴死者如此之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朝代的更替时,都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平民百姓。但是像南宋覆亡时,慷慨殉国者如此之多,实属罕见。令人为之震撼。
两宋三百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是,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
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
崖山海战,是空前惨烈的一场战役,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纷纷蹈海自尽。
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指二月七日即海战一天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从皇帝到大臣、士兵甚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表态。
在生育方面: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五月,宋朝政府在全国范围推行《胎养助产令》,令曰:“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
对怀上婴儿的妇女和腹中婴儿享受国家法律保护,对贫民家的婴儿,宋朝政府专门照顾。杀婴被宋朝人认为是天理不容的大罪,弃婴则全部被国家收养。
马可·波罗的记载:“其国(南宋)诸州弃婴,国王尽收养之。记录各儿出生时之十二生肖以及日曜,旋在数处命人乳哺之……诸儿长大成人,国王为之婚配……”
在教育方面:宋朝各地官办学校不收学费,有的县象征性地征一二钱,交不起的学生政府也免了。政府还要补助学生钱,如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读书不交钱,每月每个学子还能领到一千文钱。
“孤寒士子”在校外没有房住的,政府提供免费住宿和吃饭。南宋人民受教育程度之高,全国的文盲非常之少。《舆地纪胜》记录农村“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
对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宋朝除没儿女的老人,孤儿予以养济外,残疾者、穷人,政府都出钱扶助:“鳏寡孤独无依靠者,残废疾病难以为生者,依临安例,官司养济。”
宋朝街上很少乞丐,因为乞丐都被政府收养了,吃、住、看病、到死,国家都承担了它对公民的责任。《宋史》记载:“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所谓“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是职能不同的社会福利机构。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上战场战至最后一人的事情
提问的内容是指全员上战场,并战至最后一人的例子。评论区现有答案均不准确。列宁格勒保卫战既没有全民上阵(战前与战争过程中,苏联都组织疏散了城内的平民伤员),且获得了胜利。南明的扬州保卫战也不是全员上阵的,其他以抗战国军为例,更离谱。这里说两个,都发生在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欧洲,古罗马时代。一是第三次迦太基战争中的迦太基城市保卫战,古罗马军队围攻当时的迦太基古城,全城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投入最后死战。最终失败城陷国灭,国家和人民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二是古第二以色列王国的马萨达要塞保卫战。还是古罗马时代,当时以色列地区的人民为反抗罗马暴政,起义成功后后再次建立王国,罗马出兵反攻,历经苦战,镇压了大部。以色列王国残余力量全部退入当年极其易守难攻的绝壁坚城-马萨达要塞。罗马军队围攻数年,终于陷落。要塞内无分男女老弱,全部战死或自尽!罗马人连一个活口都没找到。数千年过去,现代以色列国重新崛起,马萨达要塞遗址成为国家历史名胜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基地。以色列每年的国防军新兵入役仪式内容之一,就是在遗址旁宣誓:牢记苦难历史,矢志保家卫国。
1218年,蒙古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带着成吉思汗给花剌子模国王的信前往花剌子模。
商队行至锡尔河上游的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后,因守将贪财,将商队扣留,并派人报国王摩诃末说,商队中有奸细。摩诃末便下令处决商队成员,并没收其全部财物。商队成员中只有一人逃出,返回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被害经过。
成吉思汗大怒,于1219年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
蒙军长驱直入后,除了在讹答剌城遭遇顽强抵抗之外,其余都投降或根本无法抵挡。很快,蒙军杀到了花剌子模的腹心。
花剌子模有两个都城: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尔坚奇),又称花剌子模城;新都撒麻耳干(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在两都之间,是花剌子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不花剌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剌)。
成吉思汗计划:从中间突破,拿下不花剌,切断新旧两都的联系,再对两都各个击破。
公元1220年四月初,成吉思汗率中路军到达不花剌城下。守城军队有两万多人。他们见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开来,十分恐惧,只坚守了三日,就想弃城逃跑。一日夜间,不花剌城守军弃城向西南逃跑,蒙军在阿姆河岸边追上逃军,将他们全部消灭。第二天,不花剌人开城投降。但有部分勇士不降,退到内城坚守。这样战斗了几天,成吉思汗下令把整个市区烧毁。守军陷入绝境,内城终被攻破。蒙军将城墙、外垒统统荡为平川,所有青壮年人都被强征入军,随同蒙军攻打撒麻耳干等城。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已经被吓破了胆,当听到蒙军已向首都开来的消息,国王竟先逃跑了,军心动摇。成吉思汗知道城坚难攻,便先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扫清外围的战斗。攻打都城的战斗历时八天。战况非常惨烈,战至第六日,蒙军大队开进城内。第八日,肃清了坚守内堡的战士。战后,撒麻尔干成为废墟。
国王摩诃末逃出首都后,一直被蒙军追击,最后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惊困交加,很快在岛上病死了。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
1.史可法的扬州保卫战:作为明末名臣,他在北京被攻占后,拥立福王为弘光帝,后弘光元年的时候,清军大举进攻扬州,史可法是带着扬州军民是奋力抵抗,后来是城破,史可法因为拒绝投降被害,当时军民也是全上阵了,符合问题的要求,可怜最后发生扬州十屠。
其后,比较惭愧了,想起莫斯科保卫战等,都不符合你说的,就不举例子了,小小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战争史上就单场战役而言,列宁格勒战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战斗,八百余日的围城战中列宁格勒几乎断绝了一切补给来源,德国人以为围而不攻列宁格勒在耗尽补给之后战斗意志一定会崩溃。事实是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中,军民伤亡的六十多万人中只有不到2%来自于德军炮火和轰炸,剩余98%全部死于饥饿,即使是这样,列宁格勒还是熬过了莫斯科的胜利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最终迎来了援军。
由于德军在苏德战场遭受惨败,人员和物资损失巨大,希特勒认为德国只有通过对苏战争获得丰富的战略资源,才能实现其独霸全球的计划。1942 年初,德军调整作战部署,将进攻重心放到苏德战场的南线,企图攻占苏联重要战略中心城市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战略物资运输,将莫斯科和南方地区隔离。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西岸,是横贯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着名的工业中心、军事工业基地和粮食仓储地。1941 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这里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惟一通道,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当时,苏德战场上共有德军 600 多万人,苏军 500 多万人。德军主要投入 B 集团军群,即第 6 集团军、第 4 坦克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 8 集团军、罗马尼亚第 3、第 6、第 7 军,并配备第 4 航空队担负空中支援,计划于 7 月 25 日攻占斯大林格勒。苏军于 7 月 12 日编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下辖 7 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空军第 8 集团军。方面军战役部署为 1 个梯队,辖第 62、第 63、第 64、第 21 集团军;1 个预备队,辖第 28、第 57 集团军。两军力量对比,德军在兵员、飞机、大炮方面占优势,苏军在坦克和战舰数量上多于敌人,但苏军还拥有强大的防御部队和后续梯队......
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 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
德军起初期望能够用轰炸和饥饿困死守城军民,为期875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列宁格勒内的公共设施、水源、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非战斗人员死亡,以及至少140万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人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最终苏军以伤亡33万余人以及非战斗人员伤亡上百万的惨重代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了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役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历时 6 个半月,苏军粉碎了希特勒的重点进攻,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为整个法西斯阵线走向最后的崩溃奠定了基础。
南宋末年,在元蒙王朝征伐世界的脚步下,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陆上文天祥被俘,崖山被完全包围。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丞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盛装朝服,跪于幼帝面前曰:“中兴路绝,当赴国难”,背负幼帝跳海自尽。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崖门海战之后一天,海上浮尸10万。
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汉民族第一次被外族完全统治。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海战中结束后,中华民族自唐宋两朝发展的科技,文化瑰宝悉数沉入大海,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结束后,汉族整体被奴役,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这些都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数十年的抗元斗争最可怕的是消耗掉了汉民族最精英的人群。那些有血性、有骨气、有胆量的人们都被大面积消灭,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已经灭亡,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当时的汉人的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
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历史上有很多名将守城战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张巡,比如史可法,那些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全城的男女老幼为了保护家园不被侵略而作出的牺牲,尽管很多都不懂什么大义。为什么我着重说新会城?因为我至今也不明白,当时的新会人是怎么想的。
李自成兵败之后,满清入关。南明只能在满清八旗子弟不适应的南方默默的积蓄力量,以图收复汉人河山。其时有名将李定国,率军东征,收复大量失地,眼看南方光复,北伐在望,途径新会,遭遇鞑子和满城汉人的顽强抵抗。
李定国大兵围城,新会男女老幼齐上阵,帮鞑子守城,鞑子突围无望,死守城池而缺粮。新会人献粮解围,奈何围城日久,粮不足而吃人。新会人选出老弱病残以冲军粮,鞑子嫌此肉不好吃,新会人便朝年轻女子下了手。天天有娇嫩的少女被下锅,若是不喜欢煮的,还有片下来的肉,拌着葱姜蒜,蘸酱吃。直到鞑子援军来到,新会城中再无女儿家。李定国徒呼奈何,决定退兵。至此,南明再无北伐希望。为缓解满汉矛盾,树立拥清榜样,满清大肆封赏新会人,时人再遇新会人,便有讽刺: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这个事情不知道算不算符合你的要求。可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明白。满清入关才多久?要跪舔成什么样才能作出这样的事来?国仇家恨,都不如要赌来的那个前程?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这个事情是谣言,没证据。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看到有诗曰: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再拜乞充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尚年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请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俎。
食之若厌饶,愿还妾头颅,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