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运营、技术大佬们35岁都转行了,是真的么
本人实际情况,互联网拼的不是年纪而是家庭担当与身体。
25岁开始入行,今年29刚结婚老婆怀孕,已经换行。
刚开始入行很简单,觉得互联网很有意思,每天接触新鲜事物,整个人处在不断学习中,感觉很充实!
入行2年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知识广度不断扩大!接触了很多0-1的逆袭大佬,公司流水高峰月过亿,员工两千多,接洽到了风投,感觉自己离财务自由一步之遥!
然鹅资本没有及时进入,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同时由于高强度加班,身体急剧下降,入行前感觉年轻活力,两年后变大叔,经常出差,一天奔波3个城市是常事,不在高速就在加班,朋友聚会为0,没时间陪女友公司基本都是单身。
换公司后依旧一样,D轮公司,倒闭是不会了,但体制真的差,无休止加班,24小时背着电脑,经常在路边开热点处理事情,看电影、上厕所都得抱着手机。所幸老婆体谅我,虽然经常为这个吵架但是没离开我,结婚有了宝宝👶
有宝宝以后我就换行了,以前到家10点做饭大不了晚点吃饭,现在需要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
我经常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千万不要从事互联网销售,因为互联网销售就像没跟的浮萍,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积累(大佬人脉积累除外)只要换工作就是从头开始。互联网运营、技术能学到东西,但会放弃家庭,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互联网工资普遍高,上升比实体快,但风险大,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也一般,看你怎么选择了。
互联网行业新兴了多久,有二十五年么?这波三十五到四十岁的互联网人,应该算是第一波互联网人了。他们后面的发展,是继续做,还是转行,都是给后面人的参考。而且三十五岁的人正直青年,研究生毕业也才工作十年,就带节奏说体力不支,不能胜任。这个风气真是太怪了。某公司把年龄门槛设置为35,并不代表互联网人真的是35岁就不行了。
严峻。
我是一名30岁的互联网运营
已经明显感觉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力不从心
首先
从公司的角度触发,互联网是一个需要和年轻用户深度结合的行业
如果过了35岁,就没有办法去理解年轻人的想法,最多你只能代表中年群体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你已经没有了敏捷性
其次
从公司成本考虑,20岁的大学生愿意加班、工资低、充满激情
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你也信,要有判断力,就像房价要跌破头一样,这样的消息确实有人信,也错过了买房时机,到头来高价买房。脑袋要想,眼睛👀要看,耳多要听,把五官运用起来吧😁
35岁还做基层工作绝大多数都应该转行。就目前形式来看,互联网公司主要分工销售,程序技术创新,运营总监,经理级以上人员。其中销售本身就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流动性大,且在中国没有根本都社会保障,35岁以前绝大多数人都会转几次。程序员相对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更应该在35岁以前积累经验,为以后自主创业做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35岁以前基本上都成家立业了,工作要相对稳定有一定积蓄,35岁以后身体能力下滑,优胜劣汰,你就会逐渐被淘汰,如果自己没有忧患意识,迟早要到你身上。创业,并没有那么难,主要是坚持。一个公司,一个电脑,一个人,甚至更简单,主要的是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招揽客户就行,现在自己做公司,一个月2万多我都觉得很失败。因为现在一份工作加个兼职,轻松都可以一万多,所以对比一下自己,就会失落很多。总之,35岁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就创业,再在一个公司干,没出息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你看的这文章以偏概全啊,不能全信,互联网公司那些技术总监,资深专家,都不都是这些35岁以上的产品,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吗?
现在盛传互联网行业35岁的说法在有的公司存在。在有的公司没有这个说法,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职业规划。
其实也不光是这三种职业,人到中年面临的事情就多了。35岁是每一位职场人们都会面临的一个瓶颈,过了35岁,还不能升职,往往就意味着35岁之后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少了。
现在的公司HR都注重公司团队总体的年轻化,鼓吹越年轻化的公司越有活力,好管理,公司需要不停的换血带来新鲜活力和头脑风暴。经常能看到数据显示,企业干部运营队伍平均年龄仅有28岁,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4岁,好像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呵呵,换句话说公司几个人干十几年或几十年,HR靠什么活?
所以是企业逼着你要更努力,平时多注意增加资源,做些兼职快速增加资产累积,像运营可以做些互联网思维课程的视频,文章之类兼职。IT可以接威客之类的兼职。多处好同事领导的关系增加自己升职的机遇。
问题不像你说的那么严重!转行是多么的难,我本人就经历过,在离职空闲的那段时间,起初还好,后来整个人都慌了,看了招聘信息,写的都很好,去了大都没坚持超过三天的,其本质原因是心理的失衡,总和原先的工作比较,各种不顺心和抱怨,最后调整了心态还是回到老本行了,哪怕工资少一点也愿意。
所以说呢,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真的转行的话,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所以题目中所说的大佬们转行的比例只有很少一部分。
2019年,全球裁员潮来袭,我们该如何度过
从18年下半年至今,不断爆出大公司裁员信息,很多还是垂直领域龙头企业,以互联网行业聚首。
但世界之大,企业之多,爆出的裁员企业数量和企业总量相比,还远远到不了全球裁员潮,如果真的是裁员大潮到来,我们能做的可能收效甚微。
2018年的山竹台风有多厉害?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个弱鸡。
所以,担心大规模的裁员潮有点杞人忧天了,真的到了那一步,只能熬过去。
不过,毋庸置疑,这两年确实是有不少职场人士受到了裁员波及,但只要踏实肯干,抛开面子,还是能找到耐以生存的工作的。
之前的大规模下岗工人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遇到裁员,必须被动重新择业,之前不敢尝试的行业和工作都可以尝试看看,之前可能辞职或转型决心不足,这个时候被往前推了一把,是重新开始的转折点。
我目前从事的这份行业工作是从2008年底开始的,那年发生了金融危机,我从外贸行业跨行过来的。
裁员,不要怕,向前看,熬下去,守得云开见月明。
裁员是个让人紧张的词!
这个被包装成“人员优化”的词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愤怒、无奈、悔恨。
你见过洪水爆发吗,大水冲不走的只有地基很深的房子与根茎很深的大树,不想被洪水冲走,首先要有很强的“抓地力”,你可以把他理解成过硬的本领。
大水来了可以借此冲走身边的脏东西,金子也只有在吹散了身上的沙子才会闪闪发光。
所以,珍惜当下,成长是痛苦的,也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对于根基未深的人来说,无非是换份工作,你们丢掉的只是眼前的稳定,如果还不警醒,谁会保证你们不会被下一波的巨浪拍死呢!
就在前几天,滴滴裁员的消息落地。2月15日注定是滴滴人印象深刻的一天。农历春节前关于裁员的传闻在年后这一天得到了官方更为精确的验证: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15%,涉及2000人左右。这条裁员消息,是由滴滴CEO程维亲自宣布的。
而就在当地时间18日,日本汽车巨头本田宣布,关闭其位于英国西南部斯文顿的汽车工厂,此举将使该工厂3500名工人处于失业风险。据悉,本田或将于当地时间2月19日正式宣布这一消息,斯文顿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关闭。
英国工厂是本田在欧洲的唯一生产基地,除了本田以外的企业也可能采取暂停生产甚至调整中长期生产体制,在英国当地已经出现担忧声,认为将“给英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之前就有言论说:本年的经济形势大不如前。本以为是危言耸听,但现在几个大公司都在裁员,职场中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了。
如何在在裁员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
在前几年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基本上每个公司都会有裁员的可能,但是每个公司又都缺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型员工。因此,当我们自身拥有公司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一次次的裁员浪潮中,屹立不倒。
其次,找准行业,找准公司也是重中之重!
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缺少一个有前景的行业,缺乏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公司也是白搭。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估值创业泡沫中,致使我国初创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大都活不过三个月。
最后光叔说,职场中的我们,心要沉淀下来,踏踏实实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抵抗裁员浪潮的“不二法门”。必须擦亮眼睛,选对老板,能拥有一个持久发展的平台让我们深耕尤为重要。即使最后公司破产了,也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和空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至于离开一个公司就找不到工作了。
我们总容易被现实所迷惑,在泥泞的路上跌倒。但是,只有让自己在擅长的领域内深耕细作,百炼成钢,才能不拒任何裁员浪潮的风雨冲刷,屹立于不败之地
创业人物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程维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 CEO程维,全面负责滴滴公司的 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程维曾在 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八年,于区域运营和 支付宝B2C业务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经验。2012年,二十九岁的程维创办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手机召车软件 滴滴打车。2015年2月,滴滴打车与 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 同年9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 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 Uber中国。
滴滴的成功,在程维看来,这其实都是拼搏、努力后的水到渠成。在回顾滴滴的创业之路时,程维说,他相信,当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侯,上天自然会打开一扇窗。从寻找技术合伙人,到线下业务的开展,再与对手在市场上的正面碰撞。滴滴无数次陷入绝境,但又想尽一切办法去赢,最终他们走到了今天
第一,创业路上都是孤独的
在创业的时侯,我就告诉自己,专心做公司,3年内不出来分享所谓的经验。我觉得还在创业就出来分享,都是在吹牛。如果只是做到了七八十分,就会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会吹成七八十分。
这次决定出来参加分享,是因为我对创业者的处境深有体会,创业的路上都是孤独的
滴滴裁员2000人引发热议,互联网寒冬如何渡过
15%的比列不可谓不多,但是滴滴是少有的公开说出裁员的公司,正常的都应该是内部优化调整。互联网寒冬这个词应该是在2015年下半年,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整个市场进入低迷状态,就有了互联网寒冬的说法。如何度过寒冬,我觉得还是要看企业本身的业务和背后的资本巨鳄,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你的产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亮点,如果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那就砸钱,但是疯狂的补贴可以支撑到什么时候?就像抖音一样,同样是小视频业务,上面有竞对快手,内部有火山,但是抖音就是抓住了给每一个视频配不同的bgm就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迅速的瓜分了大量用户,腾讯倾尽全力打造的微视到现在还不能和抖音正面抗衡。所以产品本身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还是互联网公司需要想明白的第一位。
#滴滴裁员超2000人# 今天上午的滴滴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注意了,裁员经常有,相比其它企业用“结构优化”来形容裁员,而程维是丝毫没有掩饰直接宣布裁员,简单直接。
没有人会怀疑2018下半年开始,互联网从业者的寒冬即将来临,可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一些企业内是来得如此之快。而滴滴此次的裁员比例并不小,除了由于行业寒冬到来之际的影响,还有部分原因是滴滴对于自身困境的一次无奈的改变。
在我们的印象中,垄断市场的企业都是赚钱的,而在滴滴身上则是相反,2018年据传言亏损超过百亿,从成立到走到现在,烧掉了投资人不知多少的资金,多么可怕啊,资本就是这么残酷。
这个时候这个阶段,真的不要轻易谈辞职,除非是自己真有一技之长有拿得出手的绝活,走到哪都能吃得开,不要轻易离职,也不要老谈创业,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没那么容易,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最近网上疯传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而从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那里,也切实感到秉冬将至。
先是知乎被爆要年底要裁员,接着各种公司裁员信息占领了朋友圈。虽然很多公司立即出来辟谣公关,但裁员的味道还是相当浓厚。
不仅是国内,全球经济都处于调整期,各大公司裁员、减招的信息此起彼伏。很多职场人因此陷入焦虑:下一个被裁掉的会不会是我?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站在企业这边来思考。
1
企业的一切决策
都是为了活的更好
企业为什么会裁员?要么是压力大,利润大幅缩水,负债不断增高,需要止损保命;要么是战略转型,放弃眼前利益,在未来分到更大的蛋糕。
那么,企业一般会裁掉哪些人呢?有下面几种:
刚入职的毕业生。
滴滴现在也不好做了,起初就不应该跨那么大步,规模弄的那么大,当然不好管理,漏洞就多,现在出事了想起来整顿,再去裁员,不是让更多人寒心?但是平台现在也是骑虎难下,自身难保
福建外援劳森发布动态侮辱中国女性,篮协主席姚明会亲自动手吗
劳森这个球员打球的确不错。就是人品太差,当年在山东提前做好了回国准备,后来延迟回归,到了福建以后先前在咖啡馆骂人。现在又在网络上辱骂中国女性,这真是恶习不改啊,相信姚明跟中国篮协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不过听说福建并没有跟他签约,至今也没有任何一直球队跟他接触,相信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不会再有任何一支CBA再找他签约!中国联赛肯定会封杀他的。
福建只是启用了劳森的优先续约权,还没有续约,现在看来不可能了,无需劳烦篮协,劳森在中国应该彻底失业了。而且他本身在山东效力期间就极其缺乏职业道德,以后想要雇佣他的球队要三思啊。
扒一扒劳森的黑历史:
1、八月中旬,劳森还曾在上海的某家星巴克因大声打电话与中国顾客和店员发生争执。
劳森后来解释称:“那个中国人让我回美国去,后来我走到他那里想问问什么情况……然后他就害怕了……现在他正试图传播谎言。
2、劳森在NBA期间私生活混乱,一度因酗酒两次遭到禁赛处罚,掘金队管理层甚至吐槽“训练场都有他的酒味”。
3、2018年效力山东期间,先是在季后赛开始之前拒不归队,原因是NBA的某支球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想解约,完全不尊重与山东的合同。
更过分的是在季后赛山东男篮大比分3:2领先对手,剩下两个客场,劳森在随队征战客场时,打包了所有在中国的东西,并寄存在了返美的出发地上海,仿佛知道山东会被淘汰,无需打总决赛。最后两场也发挥失常,尤其第七场,丁彦雨航受伤,双外援的山东,莫泰拿下31分,而劳森只有14分进账,还有最后时刻的关键失误。比赛结束之后就匆匆赶往美国与某支球队达成了加盟协议。
可惜了丁彦雨航拿针“封闭”。
遗憾的是职业道德堪忧的劳森2018年12月重新加盟了山东,上赛季转投福建。
希望CBA各球队能认清劳森的面目,他不尊重合同,不尊重球队甚至不尊重这个国家,他可以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为了自己利益抛弃你,即将年满33岁的劳森水平也不如很多小外援,请让他在中国彻底失业。
美国是一个自由散慢的国度,上至高官,下至平民平百姓,总以高高在上自居,目中无人,去年的火箭总经理渣人莫雷发表支持香暴乱的言论后、今年又添了个渣人福建小外援捞森,在误乐场所,酒灌肚子里,就失去了人性,也失去了理智,也不知自已几斤几两,在NBA失业,在中国淘金,不感恩还放肆,拿着中国的钱,玩着中国的女人,這种污辱中国妇女的言论,性质非常恶劣,现在的中国,己经不是大清晚年的中国,谁敢伤害中国人的自尊心,這些洋拉圾一定会象老鼠屎一样,清扫干净,静化我们CβA环境。
- 姚明及篮协肯定会出手的,清除象老森这样的拉圾,岂能让他放任自流,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对所有外援也是一个警示,到了中国,就要尊重中国的民俗,和各项制度和法令,及人格尊严,不要吃着中国人的饭,还想砸中国人的碗,一但发现象老森這样的拉圾,绝对毫不留情,全面封杀,驱逐出中国,永远禁止這样的拉圾再踏入中国。
劳森事件对于我们中国个别女性,也鼓响了警钟,婚姻自由,真爱,别人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自尊,多长个心眼,辩别那些巧言话语那些骗子,避免自己上当受骗,到时后悔晚矣,
劳森的狂妄自大,是自毁饭碗,福建我想也不会再签这个狂妄之徒,所有的狂徒,最终都是自毁前程,走向末路
这种球员应该终身禁止进入中国!我想姚明肯定会有所举动的,劳森出现这种低劣的行为所有想用的俱乐部都要考虑考虑后果了,因此即使篮协不出台什么政策恐怕劳森已经被所有俱乐部钉在了不录用的花名册上,如果有的俱乐部敢于出手相信一场风暴会席卷这家俱乐部的每个角落。
作为一名职业球员劳森这种不检点毫无表率的行为令人不齿,当然在美国他愿意怎样享受跟我们无关但是他的词汇中出现了侮辱中国女性的字样就是赤裸裸的挑衅,对于这种行为还需要容忍吗?
笔者认为这是劳森在自毁前程,挣着中国赚来的钱却背地里干一些见不得人、龌龊的事情,只能说劳森这个人的人品真就不咋地,人品不好即使球技再高也不应该出现在中国赛场上。
劳森虽然随后删掉了这个视频但是已经被网友截图下来,不作死就不会死,既然作死那么就顺应他的意思让他永远也甭想再踏上中国大地挣中国人的钱!
建议篮协封杀他!杀杀他们的嚣张气焰!
文/醉眼观球
今天前福建外援劳森发布了侮辱中国女性的言论,可以说情况非常的恶劣,深深的打击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鉴于这样的情况,外援劳森下赛季想要来到CBA已经非常困难了。
劳森这样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对于中国人的不尊重,也使得劳森基本上失去了打CBA的机会,我想福建方面也不会再和劳森续约了,即使说有其他球队想接触劳森的话,那么我想中国篮协以及CBA公司甚至说姚明都会亲自出手来阻止劳森加盟CBA的。
目前CBA的品牌在姚明的带领之下,价值已经越来越高了,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而如今随着外援劳森发布这样恶劣的行为,也使得CBA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尽管说劳森目前并没有并没有成为任何一支俱乐部的外援,但他毕竟在中国打球,而对中国女性出现了这样不尊重的行为,那么势必会引起中国人民的公愤。
可以说CBA的形象目前确实有点受损,自从CBA的CEO出现桃色事件之后,CBA的公众形象出现了一定的打折,而如今劳森又发出这样的言论,也让球迷对于CBA的品牌价值有所缩水这是姚明绝对无法忍受的。这时候也到了姚明不得不出手的地步了,所以综合来看,劳森基本已经挡住了自己来CBA打球的去路,下赛季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让他再登录CBA了,像这样的洋垃圾应该逐出中国,永远不要来中国。
北京时间9月18日,眼看CBA即将开启新的赛季,未曾想联赛又出现了幺蛾子,这顿时让姚明感到十分的头疼。事情是来自于福建男篮小外语劳森的一条社交动态上,里面的图片和内容涉嫌侮辱中国女性。于是在被网友陆续曝光之后,也引来了非常大的热议,他们纷纷@福建男篮俱乐部,要求严惩劳森,并将其驱逐联赛,可以说这样的外援完全就是老鼠屎,污染了整个CBA的环境。
那么问题来了,劳森这样的行为,是否会遭到篮协的处罚呢?答案是肯定的,自从姚明上任之后,对于外援的限制就非常严格,一方面是薪资空间上面,大大降低了外援收入的整体水平,让主动权更多的被俱乐部所掌控。另一方面就是限制外援的出场时间下个赛季四节只有四人次,两外援的球队,也得分开来用。。
最后就是对外援在其他方面的言行举止严加管控,比如比赛的出场仪式,在奏国歌时,外援一旦开小差,不仅会遭到严厉罚款,还会被联盟禁赛。过去广东队的马尚以及北控队的莫尔特里就吃到了教训,由此可见,为了维护整个CBA的良好环境,姚明对外援的要求非常严格。劳森的这种行为,基本上是在挑战中国篮协的底线,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进行处罚,岂不是把姚明顶上了风口浪尖上?
什么样的外援,什么样的联赛,如果下个赛季还看到劳森影子的话,那么CBA注定无法代替NBA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篮球联赛。所以无论如何,都希望这个事情能有个结果,将这些罪恶之人驱逐,净化CBA的环境。如果事情一旦被时间冲刷,那么以后的外援也会更好得寸进尺,不断挑战我们的底线,并将国内视为养老的地方,吃东西的同时,还要砸碗。
“地摊经济”真的是风口吗
感谢邀请回答。
首先什么是地摊经济呢?百科告诉我们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为什么大家会疯狂地响应呢?
- 向往集市的“烟火气”
地摊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因为疫情期间,大家普遍活动受限。随着国家提倡地摊文化,大家一方面渴求吃的,喝的,玩的,用得,但也更向往过去无拘无束的生活。人们在地摊中相互厮杀,体会杀价的快感。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在市井的嘈杂里,在烟火的缭绕中,藏着的是我们拥抱生活的热情,是我们对抗磨难的勇气。
所谓人间烟火,它可以有千百种味道,但每一种味道都必定温暖人心。
- 恢复经济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疫情期间,一方面大批人员失去了工作,另一反面小商品货源堆积。
而地摊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既刺激了一部分失业人员通过摆地摊缓解就业压力,又通过他们缓解了货源堆积问题。
任何一种行业都可以成功,但都不容易。想要依靠地摊发家致富,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金钱和大脑的。
有人总说在发展的早期最容易成功,的确这样。竞争压力小,市场缺口大,但每个行业想要持续发展都不简单。
地摊并不是啥新鲜事物,人类从有交易行为开始就有了。只是疫情后“共度时艰”大家又玩起来了而已。
交易的逻辑其实没有变。比如实体经济大家都说店面贵,贵的不是店面而是好的店面的位置。在荒郊野外盖个房成本并不高。电商同理,只是高的是流量的来源。不论哪种交易方式只要还有重要因素是“稀缺”的,那么就不可能所有参与者都能赚到钱。无论稀缺的是“店面位置”,“流量入口”或者“摊位位置”。
行话: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很明显,地摊经济不能飞起来,地摊经济初衷就2个:①刺激消费;②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很明显,这就是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方面。
互联网企业大都在蹭热度,找话题,就跟蹭明星话题一样,无它。
概念股上涨,地摊放开的确可以促进餐饮、啤酒、小商品、摆摊车的销售,但个人感觉这个效应被放大了,当然你可以理解成资本需要概念,而股市中炒概念、炒政策再正常不过了,也不能说明什么趋势。
至于致富,这个不能成为地摊经济普适性的答案,肯定有人通过地摊发家、也有人通过地摊解决温饱、也有人只是重在参与。
我个人认为地摊经济很难让一个人变的富有,充其量可以让一个人不再饿肚子。
因为地摊门槛太低,竞争太大,想要脱颖而出太难,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卖出一个爆款,转天就出现一大堆竞争对手,爆款几乎没有什么延续性。
个人观点:“地摊经济”不是风口!
以往的脏乱差地摊摇身一变,成了人人追捧的地摊经济,上到公司高管CEO,下到无业游民,在中央政府指示下纷纷出摊!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政府的应急方案!
力挺的背后 是残酷的失业潮
中央政府力挺地摊经济的背后,是对失业潮的担忧,也表明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新冠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对个体户冲击十分严重,大量破产,大量底层打工者失业,即使我们现在加大力度复工复产,但更多的是对高端制造和科技类进行大量扶持,这对底层的人员并无太多作用!
地摊超强的就业率
我们看看来地摊经济是如何风靡全国的!疫情后期大量个体户从业者打工者依然处于失业中,这个时候成都市出了一招: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说白了允许合理的摆摊,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如此爆炸的就业带动效果,让李克强总理都为之动容,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地摊经济”!
地摊真能赚钱致富?
看着新闻里各种什么摆地摊月入上W,什么辞职后摆地摊收入比工资还高!是不是让人心痒痒的,现在政府又定调允许占道经营,多少人脑门一热立马去出摊了!大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摆地摊真的那么赚钱,那我们还上什么班呢?
- 多少人考虑过货源问题?地摊小本生意,低成本的货源是最关键的,本身就微利,成本控制不好怎么赚?
- 多少人考虑过出摊成本?排掉大家都知道的货源成本,摊位费、电费、卫生费,多的还有帐篷货车伞具等等!政府支持合理合法的摆摊,不是随便找个地儿铺个毯子就能行!
- 多少人考虑过卖什么?许多人凭自己的喜好卖东西,你觉得好别人又没兴趣,那岂不是自作多情。简单的市场调研还是要做做的么,看看周边有啥,来往人群什么职业的,有没有刚需的东西等等!
- 多少人考虑过定价问题?摆摊注定只能做小本生意,这和大众消费心理有关,小物件便宜货在地摊么随便买买就好,贵重的谁会去地摊上买!还有就是地摊一般几块钱到50块之间的货品是最受欢迎,毕竟大家也都不在乎那几块钱么!
就算你能考虑周全了,一天也能有几单生意,但是这几单生意能赚多少钱?一个小物件利润再高也就几块十几块,自己想想能卖出几个!除非你能做成批发,可地摊谁来找你批发?
不要看着那些新闻眼红,这都是极少数的,之前有个模式就是去批量购入一批假运动鞋,成本也就几十,然后去乡下郊区出摊卖100多,只要胆子大会叫卖,一晚卖出几十双不在话下,一晚的利润就上千,暴利不!但风险也是有的,卖假货违法的,所以跑郊区乡下降低被抓的概率,还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行为真的不可取!
地摊终究是流动商贩
以往地摊因为脏乱差而被城管天天盯着,虽然现在放松政策的,但地摊终究是流动商贩,脏乱差是避免不了的,而且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占道经营又影响市容市貌,有的还扰民,中央也只应急之策,毕竟特殊时期特殊方案,等经济恢复了,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的,还是会严管的!
看看这图,都摆到人家城管门口了,你觉得能让人一直摆下去么?
所以说目前的地摊经济风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有时间有地点,可以去摆摊体验体验,赚点小钱就更好了,但想发家致富,还是打消这个念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