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电视预计哪一年普及?终端价格及内容生态
8K电视的普及会比很多人想象的来得早,T哥在此预测:就在2020年!
首先,5G网络的飞速发展,为8K视频源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2020年的央视春晚、东京奥运会,都已经证实会采用8K转播,届时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都能对8K这一概念产生充分的认知和体会。此为天时!
其次,电视显示技术和拍摄器材的技术革新取得了重大突破,8K的视频源,也就是题主说的内容生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而作为终端的8K电视产品,看看今年的CES你就知道了,哪家友商没几款8K电视产品站台?不携几款8K电视参展你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此为地利!
最后,消费者的购买力的提高、对画质追求的提高,都推动着8K电视的发展。此为人和!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TCL作为电视行业的头部品牌,已经预见到2020年会成为“8K年”,并率先为8K时代的来临吹起了冲锋号。就如我们所见,在2019年TCL就推出了数款平民消费级的8K电视产品,引领着整个电视行业迈向8K时代;不久前,TCL又在CES 2020上大放异彩,数款8K电视产品惊艳全场,比如这款TCL X9 8K QLED TV:
这款电视采用85吋QLED量子点大屏,屏幕物理分辨率达到8K,搭载8K芯片、HDMI 2.1、转8K补偿算法,真正实现了“全程8K”,不但技术上遥遥领先友商,而且对比其他品牌8K电视的售价,T哥家的这款售价简直不要太良心!不瞒各位说,T哥家就准备用它看春晚了!想抢先体验8K的小伙伴不妨考虑一下这款。
个人预测:
假设65寸以上的8k电视终端,价格达到一千美元为普及,预计最快要到2023年国产采用京东方面板的厂商推出。(目前最便宜也要接近2万RMB)
8k电视内容预计2025年之后开始推广,
全面普及预计得2030年。
日本打算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进行8K转播,趁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推广日本的产品,8K内容传输至少需要50Mbps的链接速度,一个小时就需要75.2GB的数据,对数据传输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这毕竟还是局部超前布局。
参考高清发展历史
2000年 sony ps2 DVD,到ps4 蓝光dvd,
以及42 55 65 寸电视发展历程。
预计到2020年PS5初代,4k为标准,
2023年ps5 pro 8k。
主机游戏一直引领过去一二十年的高清发展。
谢邀,我觉得如果光是硬件的话,现在可以拼接成8K这么大分辨率的屏幕的,但是做这么大分辨率的电视实用用比较低,毕竟电视现在农用比较多,就像是现在4K电视,现在大部分片源分辨率还是达不到4K的,当然也有可能以后会达到。谢谢
2022年是早春还是晚春
2022年开春一般是在2月1日~2月4日左右。2月4日04:50:36开始就是立春节气了。
立春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所以在对应在农历的时间也不确定的,所以人们常把在春节前的立春称为早春,春节后的立春称为晚春。
这种早晚春的说法,在古代就非常流行,比如在鞭打春牛的活动仪式中,如果当年是早春,鞭牛使者就会站在春牛的前面。如果是晚春,鞭牛者就会站在春牛的后面。而因为早立春,温度提升的早,庄稼也会早生长,所以人们就总结出来,早春收,晚春丢的说法。为了田地里收获的更好,人们多盼望年年是早春。
2021年是早立春。中午十二点之前立春称为早立春,十二点之后称为晚立春。2022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4点50分36秒。
2020-2030年早立春晚立春查询表年份时间立春20202月4日17:03:12晚立春20212月3日22:58:39晚立春20222月4日04:50:36早立春20232月4日10:42:21早立春20242月4日16:26:53晚立春20252月3日22:10:13晚立春20262月4日04:01:51早立春20272月4日09:46:00早立春20282月4日15:30:53晚立春20292月3日21:20:25晚立春20302月4日03:08:08早立春
民间说法是早上立春暖和,就会迎来丰收,反之晚上立春比较寒冷,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021年是早立春
中午十二点之前立春称为早立春,十二点之后称为晚立春。2022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4点50分36秒。
在中午立春的话,会暖和的早一些,反之会冷一些。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会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2025年春晚怎么报名
2025年春晚报名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选拔和审核过程。一般来说,报名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艺和表演能力,同时还需要符合春晚的主题和风格。具体的报名方式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电视台、艺术机构等途径进行了解。
报名者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材料,并按照要求提交申请。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申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和审核,优秀的表演者将有机会登上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无人驾驶汽车,真的能实现吗?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要多久
其实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还分自动驾驶汽车,有人值守,可以随时接管操作,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当然,无人驾驶技术还在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在不断的完善。并且在一些特定领域已经可以替代人工驾驶,但想要在大部分环境下替代人工驾驶很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看到的特斯拉这类电动汽车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并能根据道路情况采取避让和减速措施。但这并不是说它的自动驾驶就是绝对安全的,因为道路的状况瞬息万变,还是有一些情况和概率会导致自动驾驶出错而出现事故,所以现在的自动驾驶更多也还只是在路况非常好的高速公路巡航中的自动驾驶,但即便这样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真正的无人驾驶现在主要出现在一些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特种车辆,比如公园里的扫地车,园区内的摆渡车,BRT公交,这类车行驶的路线和环境相对比较固定,交通环境没有那么复杂,无人驾驶相比在开放道路应对起来更安全可靠。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会逐渐胜任在市区内的行驶,共享汽车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甚至取代出租车和城市中的私家车,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编组和零间距行驶,节省时间、道路资源,不占用停车场。无人驾驶彻底代替人工驾驶估计还要很长的时间,除了技术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法律等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
无人驾驶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来看,依旧在实验阶段,还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关键是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来可以执行,比如说你喝酒了做的无人驾驶的汽车,那到底是酒驾呢还不是呢?
无人驾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肯定能实现的,是时间的问题、以现在的汽车无人驾驶都还是在处于前期阶段、有很多品牌都推出的产品但是都还是还有很多问题的没有解决、比如安全、道路交通、和礼让、都是还需要强化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所以做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有可靠的安全保障的无人驾驶车辆
可以看出来目前的大部分汽车自动驾驶,例如特斯拉最新的Autopilot和沃尔沃的Pilot Assist2等都属于L3,这L3其实是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制定的,简单点说就是L3属于车辆可以取得大部分控制权,但只能在有限情况下发挥作用,需要司机随时取得车辆控制权以应对激烈工况和复杂路况。
而真正的无人驾驶属于L5,虽然数字上听着离的不远,但中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比如沃尔沃全新XC90的自动驾驶是跟随前车的动态,完成主动加油与刹车动作,具备自动排队的功能,简单说就是“前车走你也走,前车停你也停”,而且无论停多久,前车起步的时候,你也会自动起步,且配置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会由方向盘将车辆限制在车道内,以及其L3所具备的自动刹车和自动辅助转向,会对突然出现的汽车、自行车、大型动物以及其他障碍物及时作出刹住或辅助转向,虽然有辅助转向功能但也是司机在转向的同时系统给你一把力,使其转向速度加快而已,减少碰撞几率。
所以L3和L5之间区别主要是在激烈路况复杂驾驶汽车情况下,车辆处理控制权的问题,也就是L3自动驾驶的环境观察和驾驶操作由系统处理,而司机还是需要随时对系统进行应答以及在危险情况下夺取汽车控制权,这和L5的取消驾驶位还相差甚远,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自动驾驶处理道路信息能力有限,尤其是岔路口及多流量地带,例如特斯拉第一起自动驾驶车祸由于摄像头及雷达在当时环境下未能检测到转弯的卡车而造成电脑没有处理,再加上车主对自动驾驶太过放心,以至于自己心里放松没能及时处理而造成的。
那么无人驾驶汽车L5的控制权怎么敢完全交给车辆处理呢。假如监测失误,电脑误认为前方窜出车辆,电脑控制方向盘直接做出转向处理,那后果极其严重。NVIDIA曾公开透露:自动驾驶从L3升级到L4,计算量会提升50倍,不过目前车辆AI芯片发展迅猛,待到日后车辆配置完全后,处理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十年之内,在技术层面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应该也差不了太多了。
目前量产车自动驾驶技术大部分车型都在L2,部分车型达到L3,目前除了特斯拉宣传的L4再无更高的车型,达到L5级后就可以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从现在来看量产车达到成熟的L5级别从技术角度来看大概需要5到10年时间,但是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现在来看离真正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最起码要20到30年左右,因为不管是从法律上来讲还是从道路来讲都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完善。
可以实现但是不是现在,按照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会是遥遥无期,最起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都无法自动驾驶。现在的主流高端车子已经有自动驾驶模式了(L2级),但是厂家不敢声称是自动驾驶,只是说辅助驾驶,(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变向辅助,自动刹车,就这几项)这些功能前提下是需要公路上有白线等各种标识自动驾驶雷达探头才能识别,正真做到自动驾驶应该要发展到L10级以上才能实现。现在探讨自动驾驶为时过早。
自动驾驶机动车早些年就有了
2015年美国第一辆路测福特生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从美国东海岸自己驾驶至西海岸。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 在中国,自动驾驶汽车的运用首先少不了政策的支持,其次就是技术的成熟度。
首先,政策的支持,17年12月,北京交通委发布了国内第一份路测新规。 政策一直都是新技术发布运用的一道关卡,但是国家整个政策环境是利好的。受国内政策影响,国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发展稍滞后于国外,美国政府在2013年就出台了自动驾驶指南。
其次,技术的发展上,奥迪、特斯拉已经开启了自动驾驶的量产,在国内百度、蔚来、上汽等国内车企早就把自动驾驶的路测放在了国外,广汽传祺第三代自动驾驶原型车L5预计在2019年量产,百度研发的金龙客车预计在2018年7月量产。
由于国内对于新兴事物兴起的浮躁环境,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的政策支持相对没有国外那么宽松,但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国内运用就在未来5年年内的事情。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无人驾驶的等级。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订的无人驾驶等级,分六个阶段,分别是:L0没有自动化,L1驾驶辅助,L2部分自动驾驶,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前三个是人类驾驶,后三个为自动驾驶。
那么当前已经量产的汽车到了哪一个水平呢?答案是L3,代表车型是第四代奥迪A8。
奥迪A8能够在小于60km/h的速度下,在复杂路况下实现下自动驾驶——驾驶员不用完全专注于路况及周围的车流,能够在车上阅览、回复邮件等,遇到紧急状况时,车辆会发出接接管提示,此刻驾驶员将有8-10秒的时刻评估路况,整体接管车辆。
不过A8的自动驾驶功能,仅在允许自动驾驶的国家或地区开放,我国则是没有开放的。
特斯拉的Autopilot 2.0系统实际上也基本达到了L3的水平了,只不过对于搭载的硬件有要求。
特斯拉的Autopilot 2.0系统除了需要有英伟达的tegra处理器,在传感器方面还需要8组外部摄像头、1组雷达和多组超声波模块,旧车无法实现。
国内大多数车企如吉利、长安则已经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部分车企业已经宣称达到L2.5级别自动驾驶,如小鹏。
新能源汽车是否经得起考验
谢邀请!
首先我来分析分析各国包括我国为什么要在经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能否经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一 为了应对我国的石油能源危机: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
二 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环境影响: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大、中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含铅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三 为响应各国环境友好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有研究分析,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断提升和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对消费者来说,到2020年购买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时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00万辆,而燃油车销量则会达到峰值(约3200万辆),之后将经历断崖式下滑,预计到2030年燃油车销量将跌至200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将达到7%左右,到2025年预计升至21.4%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以飞速发展向未来汽车技术的提升。
2018年国家将实现对汽车生产企业的“双积分”政策,进一步跟进了传统燃油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推进,在2018年的狗年春晚,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队,比亚迪宋Max百度合作,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汽车自动驾驶的一个先进水平,同时也说明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趋势。
受国家补贴政策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影响,2018年将会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虽说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但就目前的发展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国家补贴,国家发展政策的一个响应。接下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困难重重,既有机遇和挑战并存。还需要国家和车企继续努力,我相信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可以得到一个最佳的发展,等待时间的考验,让我们来见证新能源汽车的奇迹吧。
我是插电比亚迪秦车主,应邀来回答。从开始选车时,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试想汽车对普通工薪族来说怎说也是一个大件,如果买一辆车,不能正常使用,那该有多遗憾。怎么办?泡论坛,多看看,多了解。就这样被船夫感动了。先是速锐刚上市,国内第一家缸内直喷+双离合,技术满满的。接着思锐上市,抬头显示高大上。不久秦插混上市,看这节奏,更新过快,而且一代强过一代。于是14年入手比亚迪秦,到今年8万多公里,最远去过青海湖,来回5000多公里,还 去过杭州,上海来回3000多公里。平日里上下班用,每天30公里。到目前没把我抛在路上。文章问是否经得起考验?我的结论是完全经得起考验。当然我的秦是插混,如果是纯电车,跑长途还是要考虑能否充电问题。插电秦还有几个优点,一是无需担心跑长途,随便跑。二是用车费油低,目前8万多公里,每年跑两万公里,费用是油车的三份之一。三是纯电驾驶品质好,加速快而且安静,操作简单。四是配置高,遥控驾驶,全景映像,云服务,座椅通风加热,12喇叭DTS高保真音响。五是安全,主动被动安全配置齐全,38米的刹车距离。缺点是个性太强,比如车子颜色,14款秦就白蓝橙三色,选择性太少,最起码有个黑色灰色吧。还有车是好车,样子有电点low,宣传也不到位。
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比较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购买前还是要横向多对比下,我自己买的是比亚迪唐,这款车是双模科技的,平时纯电模式就足够的了,比较的节省,而且性能也强,外观还有配置也都可以满足我的审美需求。
VR全景是未来宣传的主流吗
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迎来央地新一轮政策加码。从2019世界VR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500亿元。工信部将进一步支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重点支持虚拟现实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健康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江西等地也正在酝酿升级版政策,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布局。此外,5G商用牌照的发放将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创造机遇。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虚拟现实终端产品生产地,虚拟现实消费级市场快速培育。虚拟现实产业自2013年开始进入专利快速增长期,关键技术进一步成熟,正在建立覆盖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据预测,到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54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5.2%。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还存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围绕技术、标准、产品、应用、服务等产业链关键节点,推动虚拟现实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8年年底,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获悉,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重点支持虚拟现实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引导地方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措施,支持地方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产业应用基地,引导地方开展差异化虚拟现实产业布局,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地方也正在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江西省工信厅副厅长王亦斌表示,正在抓紧研究出台升级版的江西虚拟现实发展政策,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虚拟现实产业打造成过千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快推进南昌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看到邀请来回答哈。
VR全景是否会成为宣传的主流,有这么一些条件:
1、要有现实的设备,就好像是说视频来做宣传,肯定是要有一快屏幕。并且类似的设备要足够主流,足够的普及,价格也要合适。
2、要有足够多的VR内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VR类内容的制作更加耗时耗力,也就是内容制作成本比较高,周期长。这样的现状会造成VR全景形式的宣传方式没有视频和图片快速和经济。
3、观看者要适应VR内容。目前VR全景之类的内容还不适合长时间观看,有交互和实际感受两方面的限制。如果VR内容打不打长时间使用,其也无法成为主流。
总之,VR全景未必是未来宣传的主流。从宣传的角度来说,达到效果才是关键。当视频出来之后,图片依然在大量使用,当数字宣传盛行的时候,发传达的还是大有人在。所以,没有主流之说,要看效果,综合使用。
2025春晚开始彩排了吗
没有开始。一般都是12月份开始彩排
根据春晚官方发布的消息得知,历届春晚从12月份开始排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为央视春晚或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
2025年还有春晚吗
2025年还有春晚的。
优质
2025年依然会有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作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其意义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无论未来社会发展如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视将会延续下去,春节作为中国人团聚、祭祖和庆祝新年的重要节日,在每年的农历新年仍将得到传承和庆祝。因此,2025年当然会有春节,人们将会像往常一样,迎接这个特别的节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