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结婚,我包了红包,他全收一分没退,是否有点过份
谢邀。不是有点过分,而是真的真的很过分!不管怎样,朋友一场,你辛辛苦苦精心制作的包装应该回来吧?然后呢?没有然后,你的这位朋友实在太扣门,我为你能交到这样的朋友而感到羞愧!话又说回来,你送钱的这个数字实在是触目惊心、憾天动地:1413¥1413¥1413¥。如果让你重新选择,是否会出现负数?谁都不敢断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
朋友孩子结婚请你喝喜酒,一个说明你们关系好,看得起你,想到了你是朋友。二也是要朋友去帮助助喜庆。送礼当然是人之常情,多少估计你朋友没要你一定送多少,去了就是看得起朋友,送了礼,你还想要人家退钱给你,你就错了,错在不通事理,送出去的礼,如果你想收回,也只能你办喜酒再请他,他同样就要送礼给你了
天府杯16强战,唐韦星搅昏金志锡,夺取快心一胜,如何评价
唐嬴 得十分侥幸!唐本次运气好爆,本是金太子的大优局怎么走怎么赢,打了巨瓢,后半盘金就像整个人精神失常整个一顿乱下,本胜利在手却自已把自已一步步往输里送,200万呀,金真是傻了。
本局唐韦星先是将金志锡黑棋打成大饼状愚型,大占优势。似乎觉得这样胜不过瘾,唐韦星又玩起了拿手的心跳围棋,放自己的大棋让金志锡杀,局势非常混乱。而金志锡被搅昏了,瞬间崩盘。最后唐韦星杀掉金志锡角部,再次让对手输得非常郁闷。胜了此局,其实唐韦星对金志锡战绩是5:6,并不占优。但是唐韦星总是赢的让对手心情很丧,类似的上一盘是应氏杯八强战,被唐韦星搅得昏头转向的金志锡没复盘就走了(本局也没复盘)。
唐韦星执白,开局金志锡就下出了三三再9位超大飞的怪招。唐韦星不去右上角未知局面试刀,在下方开打。两人连续多手小飞以后,白26、28、30冲断形成大风车,这里局势非常复杂胶着。金志锡31手非常凶狠,不好对付。
白1位尖是好手,可以通过3挖的手段,简明吃掉M3、M4二子,如此胜率67%较为好下。实战唐韦星选择了弃子,下得更为复杂。
唐韦星32位飞下,38弃子,黑将白四子吃掉。白再40至50这一串攻击黑右下角。金志锡不肯弃角,一直撑着,双方打起了67位的劫争。白70提劫,黑71找劫损了一点,不过为了这个大劫可以接受。73提回劫以后,74扳是打劫的节奏,把劫开大。黑怎么下很迷惑,但是75粘成愚型还是让人吃惊,难以置信,应该是金志锡对打劫有错觉,怎么也应该坚持打。白76长,黑77 尖,唐韦星秀了手筋,78卡!这让金志锡非常难受。
实战金志锡再次让人目瞪口呆地下出了大愚型,被白80、82贴下。更严重的是,85位打明显不对。以下必然,白吃掉85、89两子,外面也连上了,黑N8的断点很明显根本不能算外势。这里黑亏一目了然,胜率只有11%了。
两位棋手均属于“乱战之王”,这盘棋最后战况非常激烈!不过我觉得本局金志锡最大的败因在右下角:
白2=A
图2:黑1扳住,白2提劫,黑3可左下角挤一个找劫材,由于左下角价值太大,所以白4必须跟着应,这样黑5提劫后,由于白棋全盘没有合适的劫材,唐韦星下一手如何应对还是个问题。
图4:白78挤,绝妙手!一招击中了右下黑六子的“七寸”!
金志锡忽略了这一招,此招一出,右下攻守完全逆转:
右下一战,白棋大获成功!这都要归功于唐韦星白78挤的绝妙手。
后来虽然棋局的进程还存在变数,但是右下一役损失惨重后,金志锡整个对局的战术节奏和心理状态已经不对了。所以右下角黑75粘劫忽略了白78的绝妙手,是金志锡本局最大的败因。
这又是一盘充分展示唐韦星风格的“唐氏围棋”:怎么复杂怎么来,不管优势劣势,都一统乱搅,然后在极复杂的子力纠缠中抓住你一个失误,一击毙命。
平时大家喜欢说某某“棋风凶悍,有断必断”,唐韦星就有点这个意思。大家觉得好像不利或者看不清的战斗,他抓住机会就一定不会放过。
唐韦星执白,金志锡黑A位飞压,立刻遭到白棋冲断,不仅冲断,黑31反过来瞄我的断点?理都不理你!
一转眼,白棋就毫不犹豫的把左边五个子弃掉了,这可是棋筋啊!唐大爷一点不吝啬。虽然AI判断形势尚可,但人类棋手能毫不犹豫的这么下的恐怕也不多。
金志锡出现了个失误,过早的把右边的劫粘上了,掉了20%胜率,唐大爷马上得理不饶人,白78嵌简直是骑脸式的手筋,不仅把黑棋恶心了个透,还又打掉10%胜率。
金志锡黑119提,要求A位断,稳妥来说总是要补一下断点的,可唐氏围棋不这么下,就非得留给你一个打劫断点,你来啊?
朱元璋大力反腐,而贪官却越来越不怕死,是他们有什么绝招吗
在说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先从朱元璋的身世说起,众所周知,朱元璋绝对是百姓中的最底层,小时候就是因为贫穷,因为灾荒而导致家破人亡,一家死的差不多了,在当时他想要给家人找一块安葬的地方,竟然都要求爷爷告奶奶,地主刘德百般刁难,还好刘德之兄帮助下,也算是将家人入土为安了。元末因为贪官污吏,因为地主奸商而民不聊生,所以有如此悲惨身世的朱元璋对于这些人记恨于心。
所以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于官员就比较严苛,他规定官员的俸禄并不多,而发放的方式也是一半俸禄一半宝钞,而需知短短十几二十年,宝钞贬值严重,因此官员们的俸禄等于是在本就不是很富足的情况下又大打折扣,这就令得官员们入不敷出。并不是说俸禄不够生活,而是因为俸禄撑不起官员的场面,自然也就出现了官员贪污成风的情况。
按理说,朱元璋严令贪污满60两白银就要杀头,而且这一行动他也实施了,甚至为了惩戒贪官,朱元璋还发明了不少独有的办法,那叫一个残忍和不人道,可是如此严刑之下,贪污之风还是难以抑制,这就是明初的矛盾的风气,不去贪污,没办法撑起场面,甚至家族人口多的,都会生活拮据,这一点看明英宗复位之后在查抄于谦的家时,堂堂一个国家重臣,竟然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在明嘉靖年间的海瑞,也是家庭中各个面有菜色,明显生活营养不够啊。
大家想想,如此境地,官员们有什么办法呢?再说古语有云,千里做官,只为财,辛辛苦苦寒穿苦读,科举一朝金榜题名,谁不想好好改善家境呢?在权势的官位之上,面对如此多的白花花的银两,谁不想要顺手拿点呢?这是人之常情,再加上,就算不为了家庭的排场,但明朝俸禄如此低下,难不成让家人跟着自己喝西北风啊,所以这个怪圈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前一年1367年,朱元璋已完成江南的战事。元错判形势,以为朱元璋会休整一番,不会北伐,所以依旧相互征战不休。未料到洪武元年就着手北伐,措手不及终于被赶出大都,洪武元年八月攻克大都。此后洪武元年到洪武22年,逐一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洪武元年十二月克大同,太原;同时克福建,两广;洪武二年克甘陕。
洪武4年克四川,洪武14、15年克云南大理;洪武18年克辽东;洪武21年北出大漠扑鱼儿海灭北元,到洪武29年先后八次漠北北伐。说了这么多,就是想看清楚这事情之间的脉络。
空印案是洪武九年,一说是洪武十五年,暂按九年说。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郭恒案洪武十八年,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其中一个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是太子朱标洪武25年病逝。
明初四大案之所以成为大案,从中可以看出明朝一代总结出的治国理政的脉络。空印案本来只是地方为方便到户部核对数据,携带盖印的空白表格,以防数据不对需要来回跑。从实际情况上看并不见得有营私舞弊的行为,但朱元璋抓住不放,非得从地方到户部掌印的抓了遍,这其中肯定有冤枉。但非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对比上文,可以看出无论是按洪武九年还是十五年,这时明帝国依然在南征北战之中,正常的秩序正在逐步的建立。空印案能变成一个大案,一个方便办公的潜规则成为朱元璋开始理顺朝政的着力点。这其中蕴含的并并不是什么欺君罔上,而是朝廷对地方政务的羁绊。这之中的道理就是,办法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无论多好多方便,多么有效,地方的政务必须过朝廷的一道手续。无论多么繁琐,多么不可理喻。你必须眼睁睁坎着任何微小的命令上报千里之外的京城,有通知才能干。不知道空印案后各个户部官员是如何工作的,一旦某个数据对不上,对不起哥们,你请回吧!不管你是直隶来的,还是天涯海角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在这之中培养出的官僚只能保稳。但这也恰恰是保持帝国平稳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相互羁绊中,任何势力均没有足够条件形成威胁皇权的力量。这也明帝国吸取前代的教训得出的,有明一代经济再发达,再也出不可了门阀士族,关陇军事贵族,藩镇割据等势力。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地方的政务管理的羁绊。空印案这其中还有对继承于元政府的旧官僚的清理的一个原因。由此看来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就是一脉下来开始对朝廷一层的清理。有宋一朝权相百出,罢免宰相一职位就是应有之意。这也是集权于皇权的办法,也是同空印案一样的对下层的不安。在这之后就是18年的郭恒案,说来奇怪,徐达洪武18年病逝,立马矛头针对北平省的贪腐案,不由得怀疑郭恒案本身可能是朱元璋有目的针对徐达死后的骄兵悍将的清理。但实际上盖子一旦揭开,发现最大贪腐竟然在身边。此事以后株连甚广,捎带着中上层大户十之九空,看来背后的原因也有打击地方豪强的目的。但贪腐案如此之深之广,不由得想到空印案的后果,地方上有些事真的是没什么好办法,天天来回跑户部,直隶的还好,中国之大,边缘省份的跑个大半年是常事,怎么办?塞银子呗!麻烦户部小吏改个数,明年的数多退少补也是办法啊。这样收银子就成了好办法了。
贪腐之事如此一来明初就有了大规模爆发。查北平不料京畿重地才是重灾区 。急的老朱,你们敢收,还有这些人敢送,一起收拾了。无论如何这其中所谓剪羊毛之论,还有沈万三之说,也是对地方豪强势力的警惕和防范。
洪武25年太子朱标病逝,洪武26年蓝玉大案看来就是清理骄兵悍将,怕孙子年幼镇不住啊。
这一系列的措施以及明初朱元璋的大诰,清醒体现了朱元璋的治国理政的方针。这些措施成就了明帝国的近三百年江山,也使得明毁于1644年。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发展到最后,一个部门要对上下几个部门负责,一切的起点都是为了羁绊。一个卫所要接收几个省份不同的给养,一根针千条线。这中情况下,体系只能维持在简单的小农水平,一旦经济有所发展就捉襟见肘。明朱元璋以后只有在此基础上缝缝补补维持着帝国的安稳。所以,皇帝太忙忙不过来,就有了内阁,一个不是宰相的宰相机构;为了平衡文官,就有了锦衣卫、司礼监、东厂机构。一切的目的就是权利力的不安和为了平衡。这些措施不是为了有效率处理事情,只能是在低水平的重复着稳定而已。当经济社会发展了,只能是将就着糊弄着。一旦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好重来。就象谁也想不到崇祯为了辽饷愁得睡不着时,有人说驿站都便宜了当官的衙役了,并没有什么用,可以裁撤了省银子。裁撤背后居然逼出来个李自成。这其中就体现出帝国革新之为难。张居正的改革人息政废也是可以看出这积重难返之下的困境。
这一切在崇祯朝均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无论如何假设,就是朱元璋在世也是没法的。这其中突显了中国历朝历代管理的困境。汉唐国力强盛,但最后门阀士族、藩镇割据兴起,最后亡于管不了。宋一朝遇到游牧民族的强盛期,防军事过分,亡于军弱。明清两朝集权于朝廷,但最后由于经济发展,帝国体制不适应,亡于管不过来。以上的期限就是三百年,这也是中国朝代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持统治只有三百年的道理。
说起朱元璋的反腐,相信大家印象中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剥皮揎草”这种酷刑。洪武年间的反腐力度之大,不敢说是绝后,但绝对可以算是空前。可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贪官污吏还是层出不穷,杀之不绝,朱元璋自己也曾经说道:“我想杀贪官污吏,没有想到早上杀完,晚上你们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
据统计,洪武年间六次肃贪,被杀的官员有十五万人之多,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那么,洪武年间的官员为何不要项上人头也要将贪污进行到底,他们真的不怕死吗?
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怕死,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朱元璋因为小时候的悲惨经历,父母兄弟都在灾荒之中饿死,为此,他平生极度痛恨奸商和贪官污吏。他认为如果不是奸商趁机哄抬粮价,贪官污吏不顾老百姓死活,拒不赈灾,他的父母一定不会早早饿死。于是在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定下了史上最严格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按说皇帝都发话说不准贪污,做为官员,听令行事也就是了。但官员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可当时官员们的俸禄是多少呢?正一品官月俸米八十七石(读dàn),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七品县令一个月的俸禄换算一下大概是450斤粮食,按说一家人吃是足够了,但请注意,县令是一县之主,他的家人中不仅包括父母配偶子女,还包括丫鬟小厮,门房大爷,厨娘等,更不要说还有长随,师爷,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位觉得这些粮食还够吃吗?
其次,朱元璋在位期间就连这七石五斗粮食都不是足额发放的,而是发一半实物,另一半发宝钞。宝钞是洪武年间发行的纸币,但这个纸币不同于现在的纸币,大明宝钞在洪武初年,一石米值钞一贯,可到了洪武二十二年,米一石值钞五十贯,也就是说俸禄没涨,可宝钞却贬值,变得不值钱了。
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人称“海青天”,他从不贪污一分一毫,全靠俸禄过日子,他的生活是这样的:青菜自己种(绿色食品),衣服上打满补丁,全家人面带菜色,死的时候没钱买棺材,要知道海瑞当时是死于任上,时任吏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级高官)。据明史记载,海瑞当县令的时候,一次母亲过生日,破天荒的买了两斤肉,这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的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开会时向下属报告这个特大新闻:“昨天听说海县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两斤肉!”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曾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一大臣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语一出,朱元璋甚为赞赏。“畏法度者最快乐”,说这句话的人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本质。遵纪守法、不越雷池,看似受到了许多约束,实际得到的却是心安神宁、自由安康。但如果反腐仅让人畏惧法律是不够的。朱元璋的反腐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牛不喝水强按头,虽然强势和霸道,但缺乏对人性的把握及对世事的通达。故朱的反腐虽势如烈火,但无法长久,也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古人围城都要讲围三缺一,不能把城给围死了,要学会给人留有活路,不然里面城里面的人只有负隅顽抗,拼死一搏了。实际上朱元璋很懂军事,但不明白反腐和攻城是一个道理,反腐也要给人活路,让人畏法度而知安乐,如果没有安乐只要畏惧的话,那就是扬汤止沸,安乐不在,没有好只有坏那么就没有选择,选不选都是死路一条,那么贪官就会越来越不怕死。而人的基本需求一直存在,就像炉膛内的火一直没有变小,那么水最终是要沸腾的。
朱元璋制定的那一套官员薪酬制度最终为大明的腐败和灭亡留下了祸根,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左右。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但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威慑,贪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于没有找到贪腐的根源,不是贪官不怕死,而是环境所迫,不得不贪,也就无法斩草除根,从病源上肃清吏治。而晚明官员的集体腐败也是朱元璋在两百多年前就种下的祸根。从以上的分析得出一个真理就是一个畏法度知安乐才是朱元璋反腐的利器,这个利器就后世的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反腐才是反腐的根本。这个策略就如治水一样有堵有疏导才能从根本解决欲望这个洪流使之按正常的方式运行下去。
先辈都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人人都是各种各样圣人,何况考取功名当官,一是为了名扬天下,二是改变自己和家人生活水平而不是过的比以前生活水平更差,三是帮助以前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四是红颜知己,五是造福一方。在明朝时期只为了名扬天下和造福一方,九成九点九成都不会去考取功名当官,还不如经商去改变自己和家人与朋友生活水平,因为当官了,改变不了家人和朋友生活水平,就连明朝士农工商,最次的经商做生意的生活水平都不如谁还想当官,经商做生意的大鱼大肉,当官的咸菜豆腐,给谁心里都不好受,凭什么我当官的社会地位比经商做生意社会地位高,生活水平却比经商做生意的低很多,当官再大的权力有什么用天天咸菜豆腐,还不如经商的大鱼大肉。所以就有了当官的给亲戚些便利和特权去经商做生意和叫远房亲戚收受贿赂,或者收取一些古董字画和吃喝的东西不收金钱,都是让别人收取,当官的自己不收取。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生活水平过的越来越好,就算事情被曝光了,也可以一推五六,把事情推给别人。明朝的贪官污吏,就看皇帝自己会不会控制了,社会要进步,皇帝可以让贪官一边贪一边造福百姓,做不到就诛九族,这是我的想的一种方法。
多谢头条号的邀请,难道最近真的和老朱杠上了吗?
众所周知,朱元璋治理贪官是一等一的严格。这大概率跟他童年时间的不幸有关。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就叫心理史学,认为幼年的经历对成年之后行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老朱就是一个代表。
1385年,朱元璋颁布了他亲自编纂的《大诰》。随后,又颁行了《大诰新编》、《大诰三编》。三编《大诰》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和使用凌迟、枭首等重刑的案例。“明刑弼教”是其颁行《大诰》的重要指导思想。
此外,朱元璋十分重视对于吏治的整顿,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而对于贪官的惩处更是严格到了苛刻的境界。据王圻在《稗史汇编》的记载“凡贪赃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扒皮实草。”
做官不容易,做明代的官员就更加不容易了。
对于明代官员的俸禄,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八月(1392)颁布了一本《醒贪简要录》,里面提到了当时官员的俸禄划分:
明代前期一个七品的县长,月禄是7.5石大米,年薪只有90石。为了让大家将其和60两联系,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
因此,一个官员,辛辛苦苦一年,拿到的俸禄也就是45两银。而45两银在明朝洪武年间是个什么概念?
一个简单的五口之家,要满足小康的生活水平,需要约一年30两白银,这个数字计算也是相对的:
朱元璋大规模肃贪为何效果不大?
文/姜卫华
腐败不除,国无宁日!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就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所以,他登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左右。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首先,他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歪门邪道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毫不留情,进行了严肃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虚假支出数额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利用征兵之机营私舞弊,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这个设问就有问题,只会把结果引向歧途。贪对任何政权都是毒瘤 ,治贪必须从严。但是贪婪的人,有很多都很聪明,得用特别的方法治。不应以方法的错误后果,来评价治贪的必要性。相信任何朝代,都应该大力反腐。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政息人亡,累累白骨,血的教训啊!
答案很简单,因为朝廷给的俸禄根本不够用,众所周知,明代官员的俸禄是历史上所有朝代当中最低的。而朱元璋却觉得他给官员们的俸禄已经很优厚了。官员抱怨薪资低而朝廷又不给加薪资,结果想做青天大老爷的天天吃青菜,不想天天吃青菜萝卜的怎么办?只有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任你多少严刑峻法,该贪还得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点个赞吧!您的关注和点赞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盗墓笔记张起灵经典语录
张起灵:“你们陪我走得够多了,接下来的道路,是最后的道路,你们谁也无法承受,希望你们不要再跟着我了。”
长白腹地,涵尽千秋。十年起灵,永世不朽。
胖子临走说了一句套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说的挺有感觉,若不是这么多时间相处下来,又出生入死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套话里的意思有多么婉转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