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聚焦河南,传统文化凭何频频出圈
河南之所以称中原,核心在于汇聚的力量,融合的力量,放大的力量。当作为中原的河南汇聚四面八方的精华,并在河南融合,进而深挖其精髓,放大其光环的时候,河南出圈就如高山流水,自然天成。自古如此,今又如此,来时亦必如此。
由此可以认知,河南从来不是排斥异类,闭门造车,只会说“中”的诺诺作坊,而是真正胸襟博大,兼容并蓄,集采百家之长,淬炼中华精粹,一直说“弄”的鼎鼎打拼场。所以,不要以井底之身、世俗之眼看河南,而要对华夏之根的河南始终保持敬畏,保持谦卑。
再说说河南卫视以及合作单位辛丑年联合打造的多档节日庆文艺节目频频出圈的问题。直白的讲,这其实是被疫情关在家中的国人们的惊喜发现而已,在河南这已经是稀松见惯,见喜不喜的常态了。为什么?只要你留意一下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等,你一定会惊诧于河南的内涵,感佩于河南的厚重。因为梨园春和武林风等每一期节目都堪称经典,现代河南人一直都是品味着经典长大的。
为什么河南经典不断,惊喜连连呢?答案只有一条:把创新进行到底!传统文化你有我有他也有,比如戏剧,河南有豫剧,北京有京剧,陕西有秦腔,安徽有黄梅戏等,但有且只有河南的梨园春将传统戏剧与现代电视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形成观众最多、播出最久、影响最大的风骚独领。武林风同样如此,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南北方都有,但形成巨大品牌影响力和武术感染力的寥寥无几。
内容是静态存在,人民是情感能源,传达是动态表现。艺术只有把表现形式与内容有机融合,才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美,震撼美,留余美,并最终转换成人民爱的情感,向全社会释放和谐与美好的新能源。做个比喻,茅台酒,好不好?好!但是,如果将茅台酒放入洗脸盆中,她还这么诱人吗?令人向往吗?不会!所以基于人民需要,创新表达形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化感染力的唯一法宝。河南做到了!(宋向清论传统文化)
从牛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夜》再到《七夕奇妙游》,河南卫视的三场晚会,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崇拜之心。
河南卫视在众多地方台中,一向并不太受世人关注,她没有像其它卫视那样以吸引年轻人眼球为主,广揽演艺明星的的综艺类节目,在这个各卫视都在崇尚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时候,河南卫视却仍然在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地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原大地本就蕴藏着我们博大而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在如此浮躁的社会,河南卫视初心不改,其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正像缕缕春风,荡涤人们的心灵,祛除业内的浮躁和污秽。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我们真正走向世界的动力之源。频频出圈的传统文化,也正是我们当下这个浮躁社会所需要的!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黄河的中下游,因为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从南而得名河南。由于河南古处豫州,又简称“豫”,而豫州又位于九州之中心,所以又有中州,中原之称。从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中国的中心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右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都在600—800公里之间,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所以,就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其实,咱们河南的历史文化远远不止这些,
简单的可以概括为古、河、拳、根、花这五个字。
古:有人说:500 年历史看北京,3000 年历史看西安,5000 年历史看河南。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 多人。先后有20 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个。足以见河南历史的厚重。
河:俗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多数的河南人都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河南的命运似乎也和这条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公里,其中咱们河南比较著名的有开封“悬河”景观和黄河小浪底景区。
拳:到北京看城头、到苏州省桥头、到南京看石头、到杭州看丫头、到陕西看坟头、到张家界看山头、到河南看拳头。“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拳在先”。其中讲的就是咱们郑州嵩山的少林寺少林拳。太极拳四大流派之首的陈式太极拳,便产生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
根: 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500的个,百家姓中有73家姓氏的祖根都在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
花: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世无双。讲的是菊花、牡丹,除此之外,河南著名的花卉还有鄢陵腊梅。
有姓亖的吗
有姓“亖”的。
“亖”字,它的意思就是“三”上面加“一”横,“四”的意思,读音也是sì,“亖”姓来源于北魏鲜卑族“死”姓,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刚开始鲜卑族的人也没有想那么多,既然孝文帝要求改姓,就以自己以前的部族名的读音在汉字中找个字随便代替,然而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剧,鲜卑族竟然全部融入了汉族,理解了汉字中“死”字意思,其恐怖的姓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便,让这个姓氏的人自改汉姓以来就慢慢减少,姓“死”的人又开始改姓,有人改成了“思”姓、有人改成了“肆”姓,有人改成了“亖”姓,当然还有一部分仍然姓“死”,因此这几个姓1500年前是一家,不过“死”姓和“亖”姓有改为“四”姓的趋势,因为“亖”本来就是“四”的意思,读音也一样,不过好多人不认识“亖”字,这给姓“亖”的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他们以又趋向于改成“四”姓。即便是“四”姓,全国使用人数目前4500左右。
广东潮阳董姓的来源
董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汉、唐时代的弘农郡(即今天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已有董姓族群聚居。
两晋年间,随着中原仕民的逐渐迁徙,中原文化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古称“蛮荒”的闽粤地区得以逐渐开发。汉文化和越文化逐渐同化、融合,得以新的发展。南迁的中原董姓,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为开发南方作出了贡献。
后晋入潮
随着闽江流域经济的繁荣和闽南晋江流域的初步开发,闽中、闽南、粤东的联系日渐密切。东晋后期,始有迁居闽中、闽南的董姓仕民进入粤东,选址、定居于澄海南峙山北麓一带,依山傍海,创祖开基,逐渐形成村落。遂以姓名村,称“董坑”。
唐贞观(627—650)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至唐代中期,南方沿海出现了很多商贸兴旺的集市。
商贾云集
地处大南山北麓的峡山,商业日趋繁盛。各种南方特产,由陆路、水路货运至潮汕乃至国内各地。时有世居海隅的澄海董姓,颇具商业意识,不愿老死蓬蒿,始迁至峡山、和平一带,开基创祖,蔚成大族。
一千多年来,潮阳董姓柯枝蔓延,桐叶繁茂。据统计,潮阳现有董姓约10000人,分布于棉城、峡山、贵屿、司马浦、和平、西胪、仙城、谷饶等地。汕头市区约1500人。揭阳、揭东约3000人。蕃衍内地各地约5000人,旅居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约5000人。
人文荟萃
明世宗嘉靖42年(1563年),王室诏谕澄海设立县治,时嘉靖帝曾题赐“澄海初开”。当时,董姓人家已先后从南峙山麓迁居至平原地带,散居各乡、村、镇。随着澄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董姓或从工,或从商,或从农,或入仕途,舟车船楫,繁衍众多,蔚成族系。
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的澄海,自古人文荟萃,文化、艺术事业昌盛,文化人才辈出,成果累累。潮汕董姓的发源地———南峙山麓,更是潮汕文化渊源较早的地域之一。至今,澄海有董姓约10000人,分布25个镇(街道)百余个管理区(居委会)。其中,尤以城区、莲上、莲下、上华及东里、樟林等处人数为众。
作为潮汕早期入潮之一的董姓,得中原文化、潮汕文化之神韵,出现了颇多活跃在民间的艺人、人才及传人、世家。
1957年,澄海籍的著名潮汕大锣鼓演奏家董峻,随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首都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董峻演奏了《抛网捕鱼》、《画眉跳架》等著名潮汕锣鼓曲目,把古老的潮汕文化艺术推向世界,褒赞如潮,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潮汕文化获得了殊荣。
龚姓是怎么得来的
1、出自黄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龙字改成“龚”氏,遂演变成龚姓。
2、出自古共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共城,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后演变为龚姓。
3、出自姬姓,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举他代行天子的权利,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也出自姬姓,为晋献公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晋献公(晋国为姬姓诸侯国)的儿子奚齐即位以后,给其兄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山西龚姓。
5、仍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了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当时在郑国境外,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也有以“共”为氏的,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6、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叫石敬瑭,因为避名讳,“敬”氏改为同义的“恭”氏,后也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7、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称“翁”氏。至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此支为其一。洪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点水,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均是为福建龚姓。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数民族汉姓而来:
①贵州黎平三龙乡兜房族吴姓有改龚姓者。
②土族龚塔氏汉姓龚。
③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
出自姜姓、出自姬姓一支、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等。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黄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农氏后裔,阪泉之战后共工氏归附黄帝,为水官。
黄帝之臣共工氏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龙字改成龚氏,遂演变成龚姓。
全国姓朱的有多少
朱姓人口的数量约为1600万左右,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1%
2009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朱姓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1%,在全国100大姓中排第16位。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其中明朝的皇帝就姓朱,最有名的文人朱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