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拒服兵役有惩罚
为什么中国拒绝服兵役会有惩罚,因为在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义务服兵役。这也就是法律规定或是要求在只要到18周岁就必须参加报名,体检,登记检查合格就得到服役,但是如果够条件去服兵役的公民拒绝去,那就要收到惩罚了。
《兵役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现役军人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役军人有前款行为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
从春秋到战国时代,诸侯军队从几万扩充到几十万,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古代的兵役制度。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战斗并不多,主要是争夺霸权,并不是要进行大规模兼并。所以,战争所需要的人数并不多,耗损也不大。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战争也越来越频繁。这样诸侯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兵源,就开始大力着手自己本国内的军队建设。首先,当兵成为义务。秦国规定百姓需要服两次兵役,不执行会有非常残酷的惩罚,这就保证了国家的常备兵员。
第二、服兵役的条件开始放宽。西周时期,男子满七尺才可以承担兵役。但是,到了后来的楚国,这个标准放到了五尺。从年龄上看,也从20岁下降到了17岁。长平之战时,秦国征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支援前线。而对手赵国甚至将部分十二三岁的小童发到前线。在之后的邯郸保卫战中,赵国的孩童士兵更多。这也是兵役人数开始激增的原因。
第二,国家大力鼓励生育,多数国家的人口,开始暴涨,特别是相对和平,土地肥沃的地区,人口生育率显著提升。
第三,车兵与步兵依然是战争中的主角。虽然,赵国试行“胡服骑射”骑兵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缺乏大规模的马匹,所以步兵与车兵依旧是战争中的主要角色。甚至到了汉初,车兵也依旧很重要,大名鼎鼎的樊哙就是汉王刘邦的参乘(战车右侧的警卫)。
所以,这就致使战国时期的人口开始大规模的上涨,士兵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按史料记载,确有此事。
《国语·齐语》:管子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注引】唐尚書云:「士與農共十五鄉。」昭謂:此士,軍士也。十五鄉合三萬人,是為三軍。
春秋前期,作为“万乘大国”的齐国,其三军不过三万,便能纵横天下成就“五霸”事业。而到三十余年后,另一霸主晋国就将军队扩编为三军“三行”,后改五军。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僖公三十一年》:秋,晉蒐于清原,作五軍以禦狄。趙衰為卿。
晋国兵力增加到五万以上。再后来进入战国,七雄之军迅速跨过十万大关。
《尉缭子·制谈》: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今天下諸國士所率無不及二十萬之眾者。
首先,各国地盘人口增加,国力增强,可动员资源自然增加。春秋早期诸侯国近百,而战国仅有七雄(鲁、宋、卫、中山不计),规模膨胀了数倍。
其次,各国君主统治力加强,可动员资源占比提高。春秋时代贵族政治盛行,大夫领地形同独立王国,君权还不够强大,不能有效调动全国资源。而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削弱贵族加强王权,君主能够掌控全国更大占比的土地人口,也就能动员更多兵力。
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文治武功方面自然是令其他诸侯望尘莫及。那他晋级霸主的城濮之战,动用了多少士兵呢?
楚方:四万二千余人;晋方:三万两千五百人。
这场战斗发生于公元前632年,算是到了春秋中期了,加起来也不过七万五千人。更关键的是,这不仅仅是晋楚两国兵马,这是两个集团的对决,当时能参战的诸侯基本都去了,说是举国之力也不算为过。
再看看两百四十年之后的士兵数量对比:
问题来了,各国军队数量为何急剧增长呢?
春秋到战国,诸侯整天打来打去的,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春秋初期,诸侯林立,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兵马,到了战国时期,当年那些吃小鱼的鱼,已经长大了,能左右时局的,也就是那七雄了,地盘大了,所需士兵数量也必然增加,即便是不增员,所兼并的这些小的诸侯国的士兵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里的“闲人”,不是指游手好闲的人,而是那些不用从事稼穑就能活着的人。闲人的增多,必然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也就是说,战国末期和春秋初期,社会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点我们其实可以从赋税上就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春秋初期,税负是百分之十一,而且那个时候基本是用粮食做税金。如果亩产一百斤的话,缴纳11斤粮食就可以了,想想看,这个比例真是低啊,那个时候的奴隶还是挺幸福的,交点公粮就行了,还不用上战场。
几百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郑国渠修好后,关中平原那片盐碱地居然变成了沃野!一钟的重量,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就是八百斤!
在我们的印象中,两千多年前,亩产也就两三百斤的样子吧,但没想到人家秦国做到了八百斤,这个数字怕是几十年前我们都达不到,活该秦国兼并天下。
如果还是按照十一这个数字征税的话,怕是没人去打架了,整天摆弄那片田产,就足以过上优渥的生活了,加税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分出更多的人干别的活儿,比如从军。
有两方面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国土面积的扩大。
春秋初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几十个,有的诸侯国面积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城市,面积小了,自然耕地就少,人口就少,不可能有几十万的壮劳力有何谈几十万的军队。
到战国后期,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楚国号称方圆千里,带甲百万,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五十万军队还是有的,领土面积的扩大使诸侯的人口增加自然能武装起更多的军队。
还有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兵力增加的关键是人口,增加人口的关键是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量无非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就是生产力,那时耕地生产力无非是人力和畜力,铁制农具的出现无疑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普及,也是各国诸侯兵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所以,这两个是春秋至战国时期诸侯兵力从几万增至几十万的关键因素。
最根本的原因,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平民崛起。春秋时期诸侯只能向下级贵族征兵,战国时诸侯可以直接向数量庞大的平民征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分封制贵族社会向郡县制平民社会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这个转变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变化又使生产关系随之变化,最终,诸侯征兵的兵源随之大幅度扩大。
春秋时期,土地与经济的形式还是“井田制”。到了春秋晚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不用在井田上干活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于是好多农民就从贵族的土地上离开,出去自己开垦一块地,这样不但自由了,还活得比原来更好。
从井田制的土地约束,到私田制的平民自主生产,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化。铁器与牛耕的普及,使这会的构成关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原来的贵族庄园渐渐衰落,而农民聚居的村落日渐增多。贵族的力量在衰落,平民的力量在增强。
(井田制)
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改变,催生了社会治理随之改变。这就是战国开始各国变法的逻辑。
原来,诸侯国君向下分封大贵族,大贵族再向下分封小贵族。提供军队是各级贵族对上级贵族的义务。
(国君到贵族的层层分封制)
国君如果想打仗,就需要向下级贵族提出要求,让他们提供军队。下级贵族自身有一些人马,然后再向下一集贵族征兵。
春秋时还有一个特点:打仗是贵族的事情,平民没有资格参与。因此,各级贵族子弟构成了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是有贵族组成。
贵族人员组成、自负装备成本,因此,国君所能征集来的军队是有限的。因此,常见上古以及西周时的战争,有几千人的军队参战,这规模已经算得上庞大了。
既然兵源是贵族构成,还要自己负担成本,这样下级贵族对战争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国君无法组建大规模的军队。
但是,现在社会生产关系变了,贵族衰落、平民崛起了。
社会的结构大致变成这样:
历史上有哪些惊天命案
大学生是一个有无限未来的群体,国之栋梁大体出自于此。但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起大学生的命案,震惊了全国!
2004年,“马加爵事件”,至今仍值得社会、家庭、学校和每个个体的反思,因口角误会或者莫须有的“校园霸凌”,马某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窗,让社会哀痛,让世人震惊。
一、一场牌局引发的命案。
本是朝夕相处的同窗,而且都马上面临毕业,步入社会,为何马加爵会向自己的同学痛下杀手?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几个人一起打牌,中间闹了点矛盾,马被其中一个同学出言讥讽,马加爵怀恨在心,所以决定实施杀害。
二、谋划多时,一个一个残忍杀害。
马加爵为了实施杀人的行动,两次购买铁锤,一次买过以后丢失,又买了一次。
其中马加爵杀害的四人中,有三个人都没有参与争吵的牌局,只是因为他们阻碍了马杀人的计划,所以一个一个被杀害。
杀掉四个同窗后,马加爵购票出逃!
三、出逃一个月,终会落网!
这起命案迅速传遍全国,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因为大家不知道这个杀人狂魔跑到了什么地方。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月后,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
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叙述了马加爵事件,有意见可以讨论!
我是xiaoZ弹史,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故事”!
一碗麦子引发的惊天血案。一次,晋景公生了病,做了一个噩梦,醒来召一位算命先生询问。这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了,就跟晋景公说,您老人家可能活不到明年吃新麦子的时候了。晋景公一听,不高兴了,小样这是赤果果的诅咒我呀,给我抓起来!到了第二年新麦子收获时,晋景公又将算命先生召来,指着热气腾腾煮的新麦粥,说:你不是说我活不到吃新麦子吗?我这就吃给你看。不过。你没算对,所以我要先要你的命,于是就将这位算命先生砍了。杀完人,晋景公心满意足,端碗正要吃饭,觉得有些肚胀,就去上厕所,但却掉到粪坑中——于是,卒。果然没吃上第二年的新麦子。[机智]
说个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的案件,该案件只造成了一人死亡,不过却在当年上了热搜。
2004年6月的某天,美国科罗拉多州某小镇的道路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这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小镇,平时根本没啥大新闻,而这一天人们却发现,路上出现了一辆“坦克”。
准确的说,这是一辆改装过的推土机,外面装上了厚厚的装甲,充满了“末日废土流”的感觉。更夸张的是,这辆推土机在街上横冲直撞,看见房子就猛撞猛推,把街上的人都吓傻了。
接到消息的警察立刻全副武装的赶来,想要阻止它。结果,警察无能为力。因为推土机有厚厚的装甲,警方朝它打了300发子弹,毫无用处。
最后,这个庞然大物引擎故障,熄火了。警察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位英雄好汉,是不是喝多了没事干。但是,推土机都被钢板焊死了,连个车窗都没留。于是警方开始用炸药……试了三次,失败。
后来,特警找来了焊枪,把推土机切割开了。里面的驾驶员已经自杀身亡,他是唯一的死者。
这位英雄好汉名叫马文·希梅尔,他把自己的推土机用厚厚的钢板焊死,前后都装了摄像头。推土机里有显示器,还有排风扇、空调,另有三个射击孔,三把枪。
马文造成的破坏其实也很严重,他毁掉了一家银行、一家五金店、一家水泥厂、当地的政府大楼、警察局、前任镇长的家……
马文本来是个普通的汽修工,1992年的时候,他花了42000美元买了一块地,开了自己的汽配店。马文自己当了小老板,过上了充实而幸福的小日子。
到了2001年,镇上忽然要规划一家水泥厂,地址就在马文汽配店前的土地上。也就是说,本来汽配店门口的路车来车往,生意还不错。水泥厂建起来,彻底挡了路,汽配店也就废了。
马文当然不愿意,于是强烈反对。但是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不会因为你一家店停工的。于是,马文的抗议多次被驳回,他甚至还被找茬罚了款。
清末刺马案,震惊朝野,堪称惊天命案
历朝历代皆有刑罚,无论是谁,杀人偿命。
纵观历史上的命案,因为作奸犯科,蝇营狗苟,泄愤图财,奸情败露等引发的命案不计其数。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一宗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惊天命案,人称刺马案。之所以称之为惊天命案,倒不是因为杀的人多,而是杀人者和被杀者地位悬殊,并且被杀者位高权重,由此惊动了最高领导者,乃至举国议论,所以才称之为惊天命案。并且这件案子牵涉到方方面面,不可一概而论。
刺马案过程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时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操练兵马结束后,行至府门口遇刺。此案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身为封疆大吏,又是两江总督,竟然在总督府门口遇刺。现场马新贻周围疏于防守,并且遇刺导致重伤不治,翌日竟亡。首先身处这个地位的官员,就这么容易被刺,已经令人称奇,而且刺杀者张汶祥杀完人之后,只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便不再开口。后来慈禧太后为了表达对这个案子的重视,特派曾国藩对这一品大员遇刺一案进行调查。
这个案子最终以张文祥与马新贻有私仇结案,张汶祥杀一品大臣只是为了泄愤,背后并无主使。然而无论是朝廷内部,还是官员之间都不太相信这个说法。
民间倒是开始演绎起关于马新贻和张汶祥的故事起来,而且后世流传的说法近代,历史中的影视剧作也多以民间传说为蓝本。这类故事多以马新贻文官出身,通过与匪类勾结,假意降服而获得军功。后又因未兑现承诺,另有勾引其结拜的匪类之妻子两重缘故,杀了为自己军功铺路的结拜匪类兄弟。张汶祥正是结拜兄弟其中之一,不知何故逃脱,却又返回来刺杀马新贻。
看这些民间传说的时候,倒是可以结合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来分析一二。
马新贻是进士出身,属于文官,却因为精明能干,办事果断而屡立功勋。马新贻死的时候,他的职位是两江总督,而这个职位,之前是曾国藩的。曾国藩身为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的平定叛乱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覆灭之时,湘军向朝廷奏明剿匪并无金银所得,天京城火海一片,寸瓦不留。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提起历史上发生过的惊天命案,还真的多如牛毛,若要讲古,不知讲多少。恰逢这些日子看一篇文章之时,偶读一桩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离奇命案,权且说上一说,这或许也算是惊天命案吧。
话说1987年12月21日,台湾省新竹市发生了一桩影响很大的幼童绑架案,这便是著名的“陆正案”。
时年9岁的陆正在放学后失踪,其后家人收到歹徒勒索电话,向其索要赎金一百万元。尽管陆正家人答应歹徒要求,但最终仍未见到失踪的陆正。九个月后,案件宣布破获,此后便是长达20余年的漫长,时至2011年7月,此案才算正式定音,不过至今仍有不少人为主要凶犯喊冤。
有兴趣了解此案过程的朋友自行搜索即可,我在此不必累赘叙述,今日只说陆正被绑架后的离奇事,这似乎是整个案件过程中最不可思议的一章。
陆正之父陆晋德经营化学器材、原料出口生意,家境优裕,很有学识,他个人笃信西方科学,从不相信鬼神之说,却没想到在独子陆正被绑架并被撕票后,他开始“迷信”起来。
陆正被绑架后,尽管警方认定已经被撕票,但却迟迟无法找到尸体,所有线索也全部断掉。陆父为此很是煎熬,常为自己不能为爱子伸冤而陷入痛苦。他有天对家人说,自己总是做一个同样的梦,梦到陆正全身湿透,站在海边对其不停说“我好冷啊,我好冷啊……”他仔细回忆陆正深处的环境,似乎是在海边一处防风林附近,他认为应该将自己在梦中见到的情况告知警方。但家人却认为他因伤心过度而产生的幻觉,建议他不要因这些不切实际的荒诞梦境去给警方添乱。
陆父被这个同样的梦困扰一个多礼拜后,执意将此事告知警方,谁也不曾料想,警方果然在海边一处防风林中找到了陆正的尸体。尽管尸体找到,却找不到凶手,因为证据欠缺,此案一度成为悬案。
就在这绝望之时,陆父又来报案,说自己又不停做梦,儿子陆正在梦中说:“爸,放冲天炮了,那是些中学生。”因此,他认识是中学生绑架并杀害了儿子陆正。尽管他说的信誓旦旦,但仅凭一个梦就要立案调查,是否有些荒唐。陆父见没人相信自己,只能将这些事情写在日记中。
后来,一群青少年因飙车和斗殴而被新竹警方抓到,此时被陆正的母亲丘素莲知晓后,让丈夫去看看。哪知这些青少年一见到他,有几个人竟朝他下跪,本案也因此而侦破。
奇怪了,为何那几个青少年会在见到陆父后立即下跪认罪?说起来还真是荒诞离奇。
据这几个人自述,他们因为缺钱而绑架了陆正,并见其杀害埋尸防风林。事后他们尽量以酒精和其他疯狂方式麻醉自己,让自己不去想自己所犯的罪行,但却始终无法忘记,他们所有人受到噩梦困扰,在梦中陆正会苦苦纠缠他们。
就在前两天,其中有个青少年的祖母见其总是被噩梦吓醒,并多次听孙子在梦中大喊大叫“不要来找我了”这样的话,认定孙子做了坏事,苦苦追问下,孙子说出经过。祖母对其说,自己曾看到有小孩子的身影在家中游荡,她早就意识到孙子可能对这个小孩子做过什么,当知道真相后,她劝孙子去自首,但孙子不肯去。
直到两天后,他与几个参与杀害陆正的同伴飙车时,将此事告知那几个同伙,劝其一块自首,结果发生斗殴,而后被警方带走。当他们看到陆父时,认为陆晋德已经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之心中过于恐惧,因此见其中一个跪下,其余人也全部跪下。此案尽管侦破,但始终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苦苦等待20余年,陆正之死才得以昭雪。陆正案也正是因为太离奇,与另一桩案件“白晓燕案”,合并为不可思议离奇案件。
“白晓燕案”后,陆正之母公开上电视,对观众诉说家人这些年来的心酸,与以上所述这些不可思议之时。观众一半呈相信态度,一半呈质疑态度,信者认为冥冥自有因果,不信者则认为这对不幸地夫妻因儿子离去而相思成疾,一切都是幻觉罢了。是与不是,我是不好评断的,只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与迷信无关。
前富力外援张贤秀被永久逐出国家队,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邀请!
本月初,韩国足坛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前富力外援、韩国国脚张秀贤,因为在免除兵役的文件上造假,被韩国足协处以3000万韩元以及永久开除出国家队的处罚。看到这个报道,国内媒体和球迷又是一阵骚动,纷纷拿中国足球、中国足协说事。依俺看来,这当然值得一说,毕竟一名球员仅仅因为一个材料文件的造假就被永久性的开除出国家队,对中国足协有巨大的的参考价值。
国人对于国足,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希望”,大比赛中只要打出“精气神”,只要全力以赴、尽力拼博,即使输了,也是可以原谅的,是虽败犹荣的。相反,如果消极比赛,或比赛没有打了应有的水平,即使赢了也要被骂,输了、不出线了,则更是全国人民齐上阵、口诛笔伐是免不了的。
以9月份国家队两场热身赛为例。首战卡塔尔0-1告负。这比分很正常,毕竟与卡塔尔相比,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胜负在情理之中。但国家队相当一部分队员表现极其失常,出工不出力、消极比赛、用眼神防守、大脚抡空气,这些词语基本上是媒体、球迷对国家队的评价,甚至听说“上级”对此也极不满意。重压之下,第二场对巴林的比赛状态就好多了,虽然只是0-0平,批评的声音就少了。而到了10月份的两场热身赛,分别平印度、赢叙利亚,还得到了一定的表扬。
其实,媒体也好、球迷也罢,不过是希望足协、国家队教练能够对国家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训练的时候认真训练,比赛的时候认真投入比赛,打出精神面貌、打出水平,也就够了。毕竟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足球的现状,要想一夜之间打败所有亚洲对手、进军世界杯是不现实的。
而对于国脚们上述消极训练、比赛的现象,舆论呼声比较高的是,国家队或者足协能够“乱世用重典”,严格处分一些或者个别球员。不说像韩国足协那样,就因为张秀贤一点小事而永久开除出国家队,至少能开除一年、两年什么的,打打这股歪风斜气。同时,这对于年轻的球员,如U19及以下的国家队员,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启示。
中国足球基础本来就差、底子也薄。如果不能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球员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批评,就有可能一直带在身上,并影响到其他队员。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极难纠正。到了最后,就是国家队的缺点一代一代的往下传,要想进军世界杯、提高整个中国足球的水平,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